首页 》正文
平等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一次有益尝试
2020-01-10 18:15:48  来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新华财经•观察丨平等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一次有益尝试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梅赛德斯-奔驰”)宣布: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正式成立, 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一个看似普通合资公司的成立对中国汽车产业乃至制造业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他们打破了过去中国企业依赖外资技术、外资看中中国市场的合资潜规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技术、体系、市场、运营平等合作。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吉利控股将全面参与合资公司全球品牌运营、产品制造、销售渠道建设,扮演输出综合体系能力的关键角色。这种“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新模式是吉利平等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分工的一次有益尝试。

 

       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选择。几乎所有的西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而且从产品的研发、制造,到品牌的运营、销售,外方往往拥有主导权。尽管如此,中国并没有固步自封,仍然敞开胸怀拥抱经济全球化。就以汽车产业来说,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对外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主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其对国内汽车产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到2022年,中国市场将全面对外资开放,不再有股比限制,不再有合资企业不超两家的限制,可以说,中国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尽管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将直面全球竞争的巨大压力,但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做大做强必然要经历的一步。

 

       在全球贸易遭遇保护主义逆风的背景下,中国不断开放的巨大市场也给全球企业注入成长动力和宝贵信心。不仅是制造业,在金融市场、油气勘探领域等,中国采取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致力于构建关税水平更低、负面清单更短、市场准入更便利、市场规则更透明、营商环境更有吸引力的开放型经济。

 

       从汽车产业来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大众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轿车企业,一直到特斯拉则成为第一个获批在华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中国制造企业正在融入全球产业越来越合理的分工链条中来,特别是作为高品质中国制造的践行者,吉利完全能够与世界顶级车企平等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成果。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具备平等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条件。中国汽车市场是高度国际化的市场,中国品牌汽车公司近几年在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展开了大胆探索与实践,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已在制造和部分研发领域走在全球前列。

 

       10年前,吉利控股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2019年全球销量再创新高,共售出 705,452 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8%。这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10年后,吉利与奔驰共同运营smart品牌,显然,世界车企巨头看中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市场空间、廉价的劳动力,中国车企的研发能力、品牌运营能力、销售渠道建设、创新能力等综合体系配套能力已经得到认可。

 

       目前,吉利在中国、瑞典、英国、西班牙、美国、德国等地建有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五大设计造型中心体系,拥有超过2万名的研发设计人员,以及覆盖纯电到燃油、紧凑型到中大型的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形成了吉利全球创新研发体系。近十年,吉利控股研发投入累计超1000亿元。2018年全集团研发投入超过210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4%。这一比例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基本一致,充分展现吉利控股的国际竞争力。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这也是吉利与奔驰在全球范围合作发展smart的核心因素。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变化,有力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也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smart合资公司开启中国汽车工业竞逐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新模式。这仅仅是一个开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