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文化》正文
24小时书店如何永远不“打烊”
2017-05-15 00:56:02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自从几年前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播下了第一颗夜读的种子,24小时书店在中华大地就如星火燎原般发展起来。在为这种趋势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并不是所有的24小时书店都经营有方,像陕西万邦图书城的24小时书店就因为经营不善而提前打烊了。有人说,24小时书店是读书人心中一盏希望的灯火,怎样才能让这盏灯火长明不灭,永远照亮人们的心灵,这是书店经营者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正如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当前24小时书店面临四大难关,一是销售空白期难熬,在夜间运营过程中至少有6个小时是处于空白期,而成本不会减少;二是书店选址难定,选在繁华地段租金昂贵,开在较为荒僻的地段又很难吸引读者上门;三是衍生服务难卖,虽然众多24小时书店都同时销售咖啡、文创产品,但读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意愿并不高,有些人甚至自带饮料上门;四是橱窗效应难逃,许多读者到书店会同时选择多本书进行阅读,遇到心仪的就到电商去购买,这样逐渐让24小时书店变成了电商的展示平台。不可否认,多数书店改成24小时运营后还是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但长远来看,如果无法突破以上4个难关,其未来发展难免遭遇困境。

毋庸置疑,24小时书店具备公益属性,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但不能因此就忽视它的产业属性,如果它不能利用市场的手段解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所谓的公益性也就无枝可栖。24小时书店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方的呵护,但根本上还要靠从业者创新经营思路,不断提升自身的赢利能力。近来看到山西“喜悦书吧”采用会员制的销售模式的报道,深受启发。这家书店经营者没有将书店单纯地视为一个卖书的地方,而是将经营的重心由卖书转变为卖服务,读者只要每年交足一定的会员费,就能享受到全年饮品免费、不限次借书等优惠。虽然他们图书销售利润有限,但凭借会员费的收入,还是在短短几年中开起了6家分店。这件事表明,人才是生产力中的活跃因素,只要经营者肯于、善于开动脑筋,创新思路,24小时书店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思路一变天地宽,信乎?

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本来是书业经营的两个常规功能。但长期以来,国内的书店经营者更加注重前者,所有经营行为几乎都围绕书的推销而展开,很少有人想到也许经营读者是一门更好的生意。在国外的出版版图中,由书店主办的图书俱乐部大都会员众多,规模庞大,不仅有很强的市场议价能力,甚至可以影响出版社选题方向。类似的模式未能在中国落地,是因为我们缺乏将为数众多但又极度分散的有效读者组织起来的机制和手段,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喜悦书吧关于会员制的尝试,让人看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曙光。24小时书店不仅是一个阅读场所,还是人群汇聚之地,如何发挥书店品牌的黏合力,将夜读人群有效组织起来产生集聚效应,进而形成规模效益,理应成为24小时书店经营者下一步思考和行动的方向。笔者建议,一些人气较旺的书店品牌,可以考虑成立自己的读者俱乐部,只要经营得法,未来出现像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那样的巨头,也不是天方夜谭。

24小时书店本身就是实体书店创新转型的产物,它的经营不应拘泥于原有的陈旧、僵化、固定的模式,应该勇于向更加宽广、深入的方向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抓住新的发展契机,探寻新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力争为中国实体书店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24小时书店”的文化光芒,才会永远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位爱书者的心灵。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