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刷博物》正文
朵云轩木版水印:印刷“活化石”再现“又一春”
2017-01-10 09:23:00  来源: 新华网

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传习室内水汽氤氲,双层的玻璃窗隔绝了外面延安西路的车水马龙,营造出一个缓慢而抒情的世界。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在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传习室的墙上,印着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开篇的这段话。眼前的传习室,仿佛就是年轻人眼中三十年前的月亮,一个遥远的传说。在这里,天光似乎慢了下来。屋内水汽氤氲,一个女孩用手机放着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的插曲,双层的玻璃窗隔绝了外面延安西路的车水马龙,营造出一个缓慢而抒情的世界。

木版水印法是全世界唯一一种可以精确复制、且是全手工制作的复制方法。这是一个以笔墨为底色,水印刀凿的艺术世界,它源自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原作的笔触墨韵,“镂象于木,印之素纸”便是对这种工艺的诗意概括。它大致可分为勾描、雕版、套印三大流程,具体细分的话步骤则可达百多套。一幅二十厘米见方的程十发《双鹿》,勾描、刻板就达到17块,套印次数达到50多次;献礼上海世博会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光刻板就在2000块以上,套印次数更是不计其数。没有无限的耐心、不骄不躁的心性,是很难沉入到这样的工作中的,难怪安宁的氛围会成为这里的一种“企业文化”。

年轻的勾描师孔妮延正在一张玻璃纸上勾画徐渭的《荷花》。在勾描前,先要分色,看似简单的一张画作被分解出13块模板,全部分别临摹。之后,把半透明的雁皮纸覆在透明玻璃纸上再描一遍,交到雕刻师手里,让他们用坚硬的刻刀雕琢出毛笔的韵味。

雁皮纸是一种半透明的蜡纸,常用于印刷试卷。它纤维长而均匀,呈半透明状,吸水性强但渗化不重,贴在木板上不会变形。雕版师把雁皮纸用浆糊贴在梨木版上,严丝合缝,再轻轻搓掉一层纤维,看上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画样就像印在木板上一样。

勾描的时候,细细的一笔要表现原作的率性恣意已属不易;到了雕版师手中,那细细的笔划需要双钩方能显现,如何精准地表现原作的风貌而不呆板,考验的是雕版师的功力,不仅要对毛笔的运笔点画、起止运行了若指掌,还得“运刀如笔”,方能展现出笔墨的圆润透逸、顿挫转折。雕版师王东巧把她的刻刀排列在桌上,有五六种之多。刻印完毕,还要用圆口刀由木榔头敲打,将空白木板去掉,保留印制的笔画线条,制成“饾版”。

刻版完成后,按照分版顺序依次进行套印是木版水印的关键。饾版底部以传统膏药粘固于桌面,一叠画纸确定好位置,轮流覆上饾版拓印,力度轻重、时间长短、不同的水印工具都会给作品的浓淡、干湿、用笔效果带来微妙的变化。每张桌子上都有数台加湿器调控室内的湿度,以确保水印作品的质量。

85后水印师陆燕玲手中制作的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已经到了最后一道印制工序:印章。拉纸师协助她把画纸覆在饾版上,陆燕玲手持一枚小贝壳来回压印,力道不轻不重,复制出的印章方能得到完美的效果。

朵云轩上百年的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下来,印刷不同的笔法都配备了独门秘笈:一般大色块的印刷用棕刷,轻浅线条用毛笔,复制印章则用小贝壳。大幅的作品还配备专职的“拉纸师”。这是手口相传的技术活,有其独门秘笈,位置一旦偏差,整幅画便报废。

“每一幅木版水印作品都是集体的杰作。”陆燕玲说。这里的技师许多都毕业于美术学院,他们放弃了独立创造的可能,选择这个精确度近乎严苛的工作,收入不高、没有署名。“但是这门技艺也只有我们这几个人能完成,‘朵云轩木版水印’这块牌子,就是有名。”陆燕玲自豪地表示,木版水印技艺非遗传承人,是他们共同的名字。

朵云轩的木版水印承袭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作品常能达到“乱真”的地步。“勾者笔力甚深,刻者刀锋精细,印者匠心独运,”各个环节的完美结合,使作品达到逼真的境地,所有流程一环扣一环,只要一个步骤出错,便前功尽弃。曾有一幅仇英《秋原猎骑图》在上海海关出关时被阻,因不辨真伪,海关人员特意到朵云轩木板水印室查看求证,之后才放行;曾有一幅“白石老人”的《荷花蜻蜓》,被列为某大型拍卖会的图录封面,鉴定师将此画估价18万至22万元,其实竟是朵云轩的木版水印复制品;钱松喦的《延安颂》曾与复制品一起送画家本人鉴别,复制画竟被误认为是原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其他的古书画复制方法如珂罗版以及照相复制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取代,逼真复制并神形兼备的木版水印却依然遵循着古老的印刷方式,因而也有“中国印刷术的活化石之称”,但这并不代表它把高科技拒之门外。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主任郑名川介绍,如今古书画原作的出借越来越难,高清数码照片成为重要的参考,将图像放大可以看到更细微的细节,包括上过几层颜色、笔触的变化、原先材料做过何种处理等,弥补了临摹复制品的不足。

得益于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升,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趋于火热,2011年,朵云轩木版水印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亏损,目前这支年轻、稳定的传承人队伍,也预示着木版水印的良好发展。除了印制精品、珍品,朵云轩木版水印也坚持走“生产性保护”路线,增加信笺、对联纸印制等,让木版水印制品更多地深入人们的生活雅趣。

但在郑名川眼中,木版水印仍有一些“远虑”。比如大尺寸的梨木越来越难觅踪迹。梨木因为软硬、吸水度适中,是最受青睐的雕版原材料。过去梨树在全国都有栽种,现在水果品种更新快,很多梨树十来年就被砍伐用作烧烤木材,而雕版需要的尺寸可能要几百年才能长到。又如勾描用的雁皮纸,近年来因为社会需求下降的关系,制作商越来越少,纸质衰退得厉害,厚薄、工整度都与过去不能比。虽然朵云轩目前库存的雁皮纸足够再用几十年,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很可能面临无纸可用的境地。

“非遗技艺的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郭绍虞先生所说的‘社会通力之学’,在技艺保护的同时,对原材料的保护也应该重视起来。”郑名川表示。

木版水印大致可分为勾描、雕版、套印三大流程。勾描师孔妮延正在勾描徐渭的《荷花》,依据的是此画的初版印样,边上有葫芦形“朵云轩”印鉴,有依样画葫芦之意。

木版水印在勾描前,先要分色,《荷花》被分解出13块模板,全部分别临摹。图为勾描师孔妮延正在勾描徐渭的《荷花》。

勾描之后,第二步要依照画样刻版。如何精确地表现原作的风貌而不呆板,考验的是雕版师的功力。

雕版师不仅要对毛笔的运笔点画、起止运行了若指掌,还得“运刀如笔”,方能展现出笔墨的圆润透逸、顿挫转折。图为雕版师王东巧正在进行雕版。

 雕版师王东巧把她的刻刀排列在桌上,有五六种。

第三步套印是木版水印的关键。饾版底部以传统膏药粘固于桌面,每张桌子上都有数台加湿器调控室内的湿度,以确保水印作品的质量。

一叠画纸确定好位置,轮流覆上饾版拓印,力度轻重、时间长短、不同的水印工具都会给作品的浓淡、干湿、用笔效果带来微妙的变化。

大幅的木版水印作品配备专职的“拉纸师”。这是手口相传的技术活,有其独门秘笈,位置一旦偏差,整幅画便报废。

朵云轩上百年的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下来,印刷不同的笔法都配备了独门秘笈:一般大色块的印刷用棕刷,轻浅线条用毛笔,复制印章,则用小贝壳。

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传习室中,女技师占了绝大部分。

责任编辑: 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