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要闻》正文
北印院举办印刷包装高端学术论坛
2018-10-24 14:29:20  来源: 印业独家

绿色·智能·创新,北京印刷学院举办印刷包装高端学术论坛

10月21日,由北京印刷学院主办,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承办的“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印刷包装高端学术论坛定于2018年10月21日在北京印刷学院学术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

论坛以“绿色·智能·创新”为主题,围绕制造制造强国的战略和印刷绿色发展的方针、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等内容进行研讨。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学者和行业专家对印刷绿色发展工艺和智能制造作主题报告,并进行研讨交流。

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为论坛致欢迎辞,他表示,能借北京印刷学院办学60周年纪念之际,召开本次“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印刷包装高端学术论坛,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与北印师生一起分享科研成果、交流心得体会、共同为印刷事业贡献智慧。

蒲嘉陵 印刷及关联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个人简介: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教授,曾公派留学(日本)千叶大学印刷工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物理情报工学专业,分别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增幅激光成像材料、自组装分子半导体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在印刷和影像领域的应用。

我国印刷业数字化进程已经基本结束,正在步入由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发展时代,能动地满足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种需求将成为印刷生产和服务的现实。印刷的制造属性日益受到关注,正在开辟不同于传媒印刷的新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机会。移动互联网+网络资源+互动显示媒介催生了数字出版技术和产业形态,并得到广泛采纳和应用。与传统出版已经步入负增长的“夕阳期”形成鲜明对比,数字出版正处在高两位数增长的“朝阳期”,而且在经济总量上也大大超过了传统出版,成为今天和未来最重要的出版形态。传统出版在整个出版产业中的比重的不断下降,印刷出版物和出版物印刷在出版和印刷产业中的比重均已下降到20%以下,两者之间的关联被大幅度削弱。实际上,这种发展和演变并没有停留在产业层面,而且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甚至生活习惯。

Phil Green 菲尔·格林 印刷及包装领域的色彩管理进展

个人简介:挪威科技大学色彩学教授、台湾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国际色彩联合会秘书长。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戴维斯奖章。目前主要从事色彩管理、彩色图像质量、色度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ICC色彩管理体系已经在印刷和包装领域建立了20多年,特别是在结合有关测量、打印条件和工艺控制的国际标准方面,它使设计者能够准确地在印刷设备上改变色彩。目前,印刷和包装领域越来越多地使用特殊颜色、金属色以及其他定向反射材料来改善色彩,许多品牌所有者将其斑点颜色定义为光谱反射,上述这些研究都对印刷及包装领域的色彩管理进展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挑战,ICC发布了ICC.2:2018规范,这一规范也称为ICC MAX,虽然它与ICC版本4兼容,但它允许通过光谱与PC设备连接,并支持不同色度PCSs之间的转换,同时ICC MAX支持方向反射模型(Brdf)和许多方向反射模型(Brdf),可以展示更丰富的色彩变换元素。未来,特别是在一些测试中,ICC MAX已经表明它能够处理高度复杂的色彩管理需求。

小林範久 先进电化学成像材料体系研究

个人简介: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日本千叶大学融合科学研究科画像与材料学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光导材料,高电子迁移率材料,发光材料,离子导电材料,电活性材料以及变色材料等。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0余本,获得专利10余项。

当下,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迫切需求督促我们开发研究“新的成像介质”,这种介质不同于常规的发射式显示和纸质介质,被称为“电子纸”,即反射显示电子纸。其原理是电致变色(EC),被定义为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而发生的可逆颜色变化,具有颜色变化、记忆特性等特点,与之相关的器件叫做电致变色显示器(ECD)。这种技术全彩色电子纸使在未来的实现有了极大的可能性。众所周知,信息显示大致分为发射和反射两类,每一种显示器都有缺点和优点,而下一代显示器将是发射和反射显示器的集成器件。根据这一概念,我们采用电化学双反射和发射模式演示了一种新型的显示设备,这被称为双模显示(DMD),DMD使反射模式和发射模式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应用。

宋延林 从活字印刷到印刷制造

个人简介: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电工协会印刷电子工作组专家,Scientific Reports 等学术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绿色印刷技术研究。

印刷技术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印刷业正在面临环境保护、电子出版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绿色印刷产业链基于纳米材料制备及功能墨滴图案化的基础科学问题,可以通过研究纳米材料构建浸润性差异的材料表面,实现绿色环保的高精度印刷制版,并发展系统的绿色印刷技术。它可以解决印刷技术基本单元“点、线、面、体”精细控制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并且实现纳米材料的可控印刷与器件组装。以不同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调控为基础,绿色印刷产业链可以发展应用于不同产业的绿色印刷制造技术。通过纳米颗粒和版材的结构与浸润性调控,能够摒弃传统电解氧化生产版材、感光冲洗制版的污染工艺,发展从源头解决污染的纳米绿色版材生产和打印制版技术,彻底根除传统电解和曝光废液的环境污染。以金属纳米颗粒材料的研发为基础,利用绿色印刷技术替代传统电路加工业的刻蚀污染工艺。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将努力推动印刷产业向“绿色化、功能化、立体化、器件化”发展。

杨力 3D打印(SLS)个性化产品生产的关键因素

个人简介:博士,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瑞典林雪平大学工学博士,现为瑞典造纸、印刷与包装技术研究院印刷包装技术研究室高级研究员,光学标准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ISO/TC6委员,欧洲共同体科技合作行动(COST Action FP1104)专家组成员,《数字图象技术》工具书副主编。

3D 打印也被称为增材制造(AM- Additive manufacturing),因其特有的潜力优势正在广受关注。和传统的加压浇注成型制造技术相比,3D 打印的主要优势包括:不需要预先制备模具、不受任何复杂结构的限制、从设计到生产周期短、费用低等特点。3D 打印广泛应用于在雏形设计和设计验证等方面。如何将3D 打印技术提升为生产技术还有许多科技问题需要克服。科研项目成果表明,影响3D打印(SLS)个性化产品生产的因素包括材料开发、SLS打印系统优化、产品结构检测技术、物质(空隙)结构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几何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增材制造商业模式等方面。

陈邦设 智能化是印刷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个人简介:正高级工程师,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近年来,陈邦设带领北人团队,研发“智能印刷工厂”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为印刷行业提供智能绿色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中国印刷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出贡献。

智能印刷工厂不是单一的某种设备、某种技术的升级,而是整体、系统全面升级,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的根本性变革。由于我国的印刷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总体程度不高,要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是一部分一个环节逐步实现的,不能一蹴而就。同时也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印刷企业从上到下统一认识,全面实施。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一下几步:首先是梳理自身的工艺流程,确定智能化转型的目标和步骤。其次是进行印刷、印后、物流仓储等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感知,达到减少人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的目标。第三是进行流程的数字化和信息的网络化建设,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实施MES系统,融合ERP,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印刷企业全工艺流程的信息互联互通。第四是全面运营和完善和融合阶段,进行大数据、云平台的对接和联通,最终实现全工厂“人机料法环”五要素的有机管理,实现全面智能印厂。

曹鹏 印刷信息防伪与增值服务

个人简介:博士,北京印刷学院教授、硕导,首届北京市长城学者;现任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现代通信射频T/R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半色调信息隐藏与信息防伪技术。

信息技术赋能印刷技术,引起了印刷产业三次大的变革。以印刷信息防伪技术为例,它解析了如何将现代数字调制解调、信道可靠性编码、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信息加密等多项技术,集成应用于印刷信息防伪领域,实现技术融合与交叉创新。面向未来,阐述了印刷信息防伪技术在服务物品溯源及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如何通过拓展信息增值服务空间,固本兴业,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业态。印刷信息防伪技术具有极难仿造、容易识别、造型精美、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的特点,可以克服信息输入对图像显示质量的影响,一定复制能力下的假冒侵权现象。这种高保真的打印输出技术能够实现“所见即所得”,可以克服信息污损,实现检纠错编码,同时可以解决手机可直接识读半色调网点显微图像问题,并且提升加密算法的安全性。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