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要闻》正文
基层实干者 扎根一线,我们不忘初心
2018-01-30 08:09:14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基层实干者 扎根一线,我们不忘初心

贾立杰 做到“零失误”

职务:新华社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报印中心主任

标签:从业30年的报纸印刷人

半夜12点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早已安宁静谧,白天车水马龙的街道也变得人迹寥寥,位于宣武门西大街97号的新华社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此时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1月12日凌晨,记者来到新华社印务,在轰鸣运转的轮转印刷机旁采访到了该公司报印中心主任贾立杰,听他讲述了一名普通报纸印刷人眼中的2017年和2018年。

2017年4月28日,贾立杰很是难忘。那一天由于新华社印务承印的《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披露上市公司年报最为集中,新华社印务也印刷了建厂以来最多的一次版面,高达2112个。贾立杰用另一个数字为记者作了进一步解释,“1600个是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印刷版面,也就是说4月28日那天,我们多印了500多个版面。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贾立杰告诉记者,那天所有员工加班加点,从晚上8点钟开始持续工作16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全部完成。“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持续了两周时间,由于工作量大,员工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但我们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贾立杰告诉记者。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新华社印务同样发挥了这种“铁军”风范。当回忆起那段十九大时光,贾立杰告诉记者,那四天五晚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新华社印务承担了60%的十九大相关文件印制,且这些文件需要在平版印刷车间里印刷,而日常报纸是在轮转印刷车间里完成生产。所以,从10月18日开始,贾立杰连续4天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每天最多也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往往轮转印刷车间工作完成以后,他又得转头扎入平版印刷车间,三点一线连轴转成为他的工作常态。任务艰巨繁重,但令贾立杰欣慰的是,每当有这种“硬仗”,新华社印务总能“零失误”地完成任务,这也是新华社印务能够屡次得到信任的原因。

“报纸是特殊商品,不能出千万分之一的差错。”“一份报纸一份广告,一份报纸一面镜子。”在2017年年终述职报告中,贾立杰如是表达了他对报纸质量的初心。他告诉记者:“在新的一年里,保密和安全两项工作自不必提,我会继续将提升报纸印刷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将通过调整工作安排,提升设备效能等方式降低设备闲置时间。”

从事报纸印刷30余年,见证了其井喷式发展,亦看到了其断崖式下跌。贾立杰告诉记者:“我相信严守标准的我们在2018年定能得到稳定发展。”

徐立强 狠抓业务技能

职务:人民日报印刷厂印刷车间领机

标签:印刷车间业务骨干

1月12日凌晨2点,气温零下12摄氏度。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五方桥西南角的人民日报印刷厂新址人民日报社印务中心时,长达数百米的生产车间灯火通明,印刷工人们正投入到紧张的“夜常”工作中。“一号机台注意了,《学习时报》可以上机,二号机台《中国绿色时报》再稍等一会儿。”当记者好不容易在印刷车间找到此次的采访对象人民日报印刷厂印刷车间领机徐立强时,他正拿着对讲机为两个印刷机台分配任务。

对人民日报印刷厂来讲,2017年是搬迁年,从位于金台路的人民日报社大院整体搬迁至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人民日报社印务中心,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在搬迁过程中还要兼顾报纸的正常生产,从调试老机器到熟悉新机器,工作的强度和时间也相应提高,业务能力也得到增强,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业务提升年。”在轮转机旁,徐立强一边调试机器一边如是向记者总结自己的2017年。

人民日报社印务中心是一个更为自动化的现代化工厂,其新装置的轮转印刷机需要操作人员重新学习和熟悉。徐立强作为人民日报印刷厂的业务骨干,便被委派这样的任务。“以前老厂的生产管理主要以人工为主,现在新厂引进ERP设备,原材料记录、派单、交接等所有生产流程都将由计算机管理。作为领机,如何规范使用这套系统就是我的首要工作了。”徐立强告诉记者。

除了新的软件系统需要熟悉,对徐立强来讲,如何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快速调试好新引进的印刷设备,尽快让新设备投入到正常生产中,是他在2017年的另一项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几天,我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通常是白天调试机器,晚上进行印刷生产,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提升自己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徐立强说。

“印刷厂以前位于市中心,很多同事的家也都在单位附近。这次搬迁也为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利,但我们没有丝毫怨言。”徐立强告诉记者,由于搬迁工作繁忙,印刷厂与邮局的业务衔接也会出现不通畅的现象,在这期间,单位同事自发担任起“邮递员”的职责,晚上上班时带一些老厂需要搬迁的东西,早上下班时又将部分已经印刷好的报纸带回报社。这些事情虽微不足道,但在徐立强看来,这是单位凝聚力的一种体现。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的订单越来越多、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客户投诉越来越少,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努力,尽快熟悉新的设备,让新的设备释放更大的产能。”徐立强如是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新年愿景。

韩毅 效率为王

职务:人民日报印刷厂CTP车间组员

标签:生产车间的制版“快手”

进入报纸印刷车间,参观者往往被现场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所感染,而当进入CTP车间时,安静是其带给参观者的第一印象。人民日报社印务中心CTP车间位于生产大楼二层入口处,当记者见到采访对象CTP车间组员韩毅时,他正坐在电脑前熟练地点击着鼠标,为当天的报纸设计排版。“制版车间分为制作中心、输出中心和电分中心,我主要负责制作方面的工作。”忙完手中的活,韩毅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不同于印刷车间一个生产口对应一种报纸的点对点,制版车间的工作往往较为复杂和繁琐,且通常制作时间较为集中。“在党的十九大期间,时间集中的工作特点体现得非常明显。”韩毅告诉记者,由于印刷厂承印的各类报纸在党的十九大期间需要参考《人民日报》头版的版式制作,当《人民日报》头版确定后,各家报纸便集中设计版式,传版的时间也都聚集到同一时间段。“时间紧,任务重。在党的十九大期间,我们整个车间的员工都发挥出平时200%的效率,按照客户需求、机台需求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韩毅告诉记者。

其实,在制作之外,接收客户的传版文件也是整个CTP制版较为复杂的环节。文件的接收方式、格式、传输方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操作者十分熟悉各类文件的收发程序。“例如客户文件分为PS、PDF等不同格式,传输方式通常包括邮箱、QQ、服务器直传甚至于卫星传版,这就要求我们一个人要兼顾多台电脑和服务器,熟悉客户的传版习惯。”韩毅说。作为报纸印刷第一道工序,制版拼版的正确与否影响报纸印刷是否合格。“如果制版有错,没有按照客户的要求拼版,那就是重大的安全事故。失误在我这里是零容忍度。”韩毅说。

谈及新年愿望,韩毅希望自己可以更加熟悉整个印刷流程,积攒更多的实践经验。“比如说当客户发来要求的印刷数量时,我可以准确判断要制版的数量,这不仅可以帮助印刷厂节约成本,也降低我们的工作强度,不用一直想着补版的事情了。”韩毅笑着向记者说道。

CTP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这节省了操作者的体力劳动,但对于操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相应提升。2018年已拉开序幕,在新的一年里,韩毅希望自己可以继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新的信息化知识。“作为车间的年轻人,今后我将多承担一些任务和工作,多向前辈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韩毅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