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要闻》正文
北师大举办《中外出版史》首发式
2017-10-18 11:26:49  来源: 腾讯教育

北师大举办“一带一路”出版高峰论坛暨《中外出版史》首发式

10月8日下午,“一带一路”出版高峰论坛暨献礼党的十九大的学术专著《中外出版史》首发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峰会,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出版科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盛会。北京师范大学陈光巨副校长的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式致辞。《中外出版史》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党的十九大的献礼书,林金安副总编代表出版单位致辞首发式。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与陈光巨副校长、林金安副总编共同为新书首发揭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蔡翔、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王关义、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云鸠、龙源数字传媒集团董事长汤潮、中国科技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周荣庭、武汉大学出版史研究专家吴永贵、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范立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吕建生及出版界领导、专家、师生百余人出席盛会。新闻传播学院书记郑伟主持开幕式。

《中外出版史》亮相 献礼党的十九大

“告别铅与火,迎来声光电,奔向数与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万安伦教授的新著《中外出版史》在本次出版高峰论坛上首次亮相。据悉,该书是万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及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融合其多年的教学讲义及科研思考。书中有许多创新观点和独到见解。诸如:“出版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挖掘、整理、编选、校勘、把关、传播、传承的过程和活动。”“出版研究主要涉及四个维度:一是出版载体;二是出版符号;三是出版技术;四是出版活动及成就”等。这些理论判断和学术洞见令人耳目一新。而本书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高度,将人类纷繁复杂的出版历史和出版现象按出版载体的质地属性,划分为“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 三大阶段。

正是因为本书的创新性和学术性,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层一层的遴选过程中脱颖而出,获得上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殊荣。为此,高等教育出版社也不惜代价,不计工本,安排曾获“最美图书设计奖”的设计师按国际流行的“最美”学术书进行装帧设计,整个装帧与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

“一带一路”出版高峰论坛 出版思想的盛宴

一部出版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借着《中外出版史》这部专著的首发亮相为契机,一场关于“一带一路”与出版的重磅学术论坛在京师大厦激情上演。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是出版方面的发明,一项是出版载体的发明即造纸术,一项是出版技术的发明即印刷术。“一带一路”上至今还遗留下许多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世界的史迹和文献。“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中国丝绸、陶瓷、茶叶等的运输贸易之路,更是一条中华出版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之路,也是一条中华文化影响世界文明的创新发展之路。

高峰论坛的上半场,由北师大文科学报主编蒋重跃教授主持,郝振省会长和吴永贵教授,分别对《中外出版史》的创新意义与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和中肯评价。聂震宁理事长就“‘一带一路’与中国出版国际化的新阶段”、翟惠生书记就“‘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传播”、贺耀敏副校长就“‘一带一路’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策略与路径”发表高屋建瓴的精彩演讲。魏玉山院长和于殿利总经理分别对未来阅读和出版的历史与未来进行了精妙阐释。

万安伦教授主持论坛下半场。包云鸠副总经理就“出版创新与文化品牌走出去”、王关义副校长就“中国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与路径”、周荣庭院长就“虚拟现实技术下提升出版物传播效果”进行分享解读。北师大优秀校友汤潮则将自己多年对数字出版的理论和实践思考融汇在“构建‘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城市”的演讲中。

嘉宾的精妙观点与创新思想不断涌现,这的确是一次关于“一带一路”与出版文化内容碰撞融合的思想盛宴。

北师大出版学科 产学研用融合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不久前刚刚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同时又有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是其中之一。而原来归属于文学院的编辑出版专业1993年即已开始招收学术硕士,在全国属于起步早、起点高的六所高校之一,拥有深厚的学科底蕴和人文积淀。2014年,为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院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北京师范大学与光明日报社合作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则成为新成立的新闻传播学院的源头性专业。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北师大将“新闻传播学”列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方向,开设传播学、新闻学、出版学等专业,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多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首开新闻传播跨学科建设之先河,积极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媒体传播、传播效果分析、媒介素养教育、数字出版、文化传播等特色学术方向。

此次出版高峰论坛及《中外出版史》这部厚重学术专著的出版,进一步奠定了北京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此次业界、学界共同参与的“一带一路”出版高峰论坛,也是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在成立后,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出版学科峰会,标志着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学科在产学研用上的一次融合突破。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