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要闻》正文
媒体奏响“一带一路”交响乐
2015-03-24 08:17:5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媒体奏响“一带一路”交响乐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一带一路”,也让其成为两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解读“一带一路”对国家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大数据调查凝聚全球发展共识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持续关注“一带一路”话题,通过大数据网民调查、相关提案议案等说明“一带一路”已成为涵盖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地区共同繁荣的新引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有人问,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吗?隐藏着中国的地缘战略意图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为回应上述问题,《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文章,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放眼世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是最具务实性质的倡议?为此,新华社凭借其资源收集海外关注“一带一路”的动态内容,并策划海外专家学者专访,客观呈现了中国“一带一路”助力世界经济爬坡过坎儿的可行性,并回答了中国红利是如何惠及世界、开放兼容是如何共赢共进等话题。

《光明日报》则通过《“一带一路” 扬帆致远》等文章表明了中国实行这一战略的初衷。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如何走进现实,《光明日报》的“光明讲坛”版还特邀专家学者就为什么要“一带一路”、如何做好“一带一路”、如何让发展中国家“造血”等话题,解读了战略助推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经济日报》采写的《中原大地迎来“一带一路”新机遇》等文章,则强调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促进产品走出去,更是对各类产业的创新升级,是课题更是动力”的深刻内涵。

央视财经频道通过制图方式言简意赅地将“一带一路”覆盖人口、区域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等复杂问题简单化,配以解说词,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了这一战略背后的诸多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做客中央台》等平台,邀请各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改善民生促就业、跨越式发展等话题,向广大听众介绍各地相关情况,并以广播直播、视频直播、网络互动的形式同时推进。

多省份联动形成立体传播效应

今年3月以来,由《大河报》发起,《扬子晚报》《三秦都市报》《兰州晨报》《重庆晨报》《成都商报》《新疆都市报》等7省份都市媒体共同参与的“一带一路”联动报道立足当地、放眼全国,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的立体传播效应。《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到,一个QQ群,一个微信群,就是7家联动报道组的“办公场地”。24小时不间断投稿、零时差讨论配稿,都是在这两个群里进行。

此外,《华西都市报》以《丝路花开》为题,启动了“一带一路·四川机遇”大型系列报道,8路记者沿着“一带一路”探访欧洲、中亚、西亚、南亚等地的20多个国家,记录一路上目睹和聆听到的川人故事,通过对话当地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探寻这条纵横万里、绵延千年的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给四川带来的新机遇。

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一些地方媒体也纷纷辟出版面予以建言献策,这其中,《新京报》通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分析了“一带一路”如何有助于中国成为投资大国,通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就各自领域的交流,让各界进一步了解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

责任编辑: 姚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