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籍探奇》正文
古籍社自解人才短缺难题
2016-07-05 07:50:04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6月13日,记者在第31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上采访发现,一个老话题不时被提及,那就是古籍出版人才的短缺问题。

辽海出版社总编辑于景祥介绍,辽海出版社老编辑退休后,剩下的大多是20多岁的编辑,35岁到45岁的编辑几乎没有,出版社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说:“目前本社新进员工占比极大,编辑进社5年以下的占37%,10年以下的占72%,专业人才亟待培养。”

于景祥、高克勤的话道出了古籍出版社掌门人对古籍出版人才短缺的忧虑。对于这一难题,凤凰出版社社长姜小青认为,一支具有文化理想、能够肩负历史使命,并且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古籍整理出版人才队伍,是优秀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有人没钱做不成,有钱没人做不好。

值得关注的是,掌门人们在为人才短缺忧虑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难题。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介绍,岳麓书社对此制定的几个保障措施成效不错。比如在组织保障上,对重点项目和学术著作编辑部实行社会效益考核,不考核经济效益。在政策保障上,对于入选国家重点项目的项目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国家或上级部门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图书,一并计入编辑的收入,社里安排的此类图书出现亏损,由社里负责兜底,不由编辑个人承担,解除了编辑做古籍整理出版的后顾之忧。在制度保障上,重点项目均由社领导牵头负责,由编辑室主任或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编辑担任责任编辑,吸纳部分年轻编辑参加,以促进古籍整理专业人才成长。

岳麓书社在收入上解除了编辑的后顾之忧,中国书店出版社则在实践中着力培养古籍编辑人才。据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马建农介绍,该社非常注重古籍整理出版各个环节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比如,从古旧书销售部门中选拔古籍图书发行人员,从有一定古书编辑专业能力的员工中选拔专业印制管理人员,并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师傅带徒弟,一对一、手把手地培养效果比较好。”马建农说。

注重传帮带的出版社还有三秦出版社。从今年起全面推行“编辑导师制”是三秦出版社的做法。据三秦出版社总编辑赵建黎介绍,出版社指定五六位资深编审,让他们每人定向指导两名年轻编辑,就选题策划、项目实施、书稿精细审校加工等环节进行传帮带。“争取到‘十三五’末,培养出10名左右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年轻骨干。”赵建黎表示。

与上述诸家出版社注重社内调整、培养做法相比,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做法似乎更“火爆”。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学军介绍说,该社有近60位编辑,之所以储备力量充足,原因是社里出台了一个政策,那就是送具有硕士学位的编辑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完之后再回到社里工作。”

在就业环境大背景下,古籍出版社对人才短缺的自我救赎,将对各社完成“十三五”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起到关键作用。一位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多年的老编辑如此评价道。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