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印刷机械工业四十载
2018-09-28 07:51:13  来源: 机经网

    改革开放40周年机械工业发展征文:印刷机械工业四十载

    印刷机械工业四十载

    

      印刷装备是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印刷工业告别了“铅与火”,走过了“光与电”,现如今进入 “数与网”的时代。当前,数字技术正成为印刷传媒的基础技术,印刷设备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制造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国家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印刷机械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印刷机械40年的发展历程

      印刷领域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已彻底淘汰了铅字排版,全面实现电子照排。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国批准设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项目,即 “748”工程。我国当时的印刷业,排字制版、胶印制版和书刊装订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印刷以铅印为主,生产效率很低。印刷技术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很落后,印刷产能严重不足,出版任务和印刷产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印刷周期长,出书慢。1981年全国出版任务要求印刷为2550万令,而书刊印刷厂能力仅为1921万令,相差629万令。排字能力相差十亿字左右,一本普通图书从发稿到出书一般要半年左右,科技类书要七、八个月,画册要一年。印刷机械行业制造厂只有50多家,职工2万多人,年产量不过2万多吨,如此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印刷业发展的需要。

 

      为改变我国印刷技术落后的状况,1982年在中宣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了由范慕韩同志任组长,文化部、机械部、电子部和轻工部代表参加的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制定了印刷技术装备的“六五”发展规划。规划结合我国当时印刷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瞄准国际上前沿的印刷技术,对技术改造方向作了高度提炼和概括,制定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的“十六字”技术发展方向,并且提出了22项重点发展的新产品和19家重点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13项印刷机械引进制造技术项目,28项引进样机,进口了一批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装备,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至1984年底,印刷机械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到1985年印刷机械年产量达到4万多吨。 “748”工程中王选开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也于1981年通过了部级鉴定。在不断的试验研究、试用改进的过程中,经过王选和系统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1987年底,经济日报激光照排系统通过了国家验收,意味着我国自主创新的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排系统开始推广应用。1988年7月18日,经济日报撤销铅排车间,甩掉了全部铅字和铅排作业。由此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中国印刷业内展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报业率先甩掉铅印,实现了胶印。随之出版、包装、办公、商业等领域相继全面推广应用,到20世纪末,全国印刷行业完成了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的历史性转变。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被誉为继中国古代雕版及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中国印刷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十六字”发展方针从1983年起指导了国家印刷技术“六五”、“七五”、“八五”计划。前后将近20年,国家投资数十亿元,支持新闻出版、电子、机械、轻工、化工等部门。200多个骨干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技术改造。特别重点支持了汉字激光照排这一核心技术装备的突破。一下子带动了印刷水平的全面提高。1986年“北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单张纸机组式对开系列四色胶印机。1988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单张纸机组式四开系列五色胶印机,结束了我国多色胶印机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填补了我国生产高端胶印机的空白。“十六字”发展方针在推进我国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中显示了极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随着世界发达国家掀起以数字化浪潮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印刷技术装备领域,数字化过程以印前为发端,出现两大突破:一是彩色桌面系统,使印前彩色图文信息处理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转化。二是计算机直接制版机(CTP),使印前(计算机到印版)全过程数字化,实现由数字+模拟到完全数字化和图文信息网络传输的转化。随着这两项印刷技术装备的普及, “十六字”发展方向已完成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使命。因此,在1998年召开的“全国印刷专项课题”论证会上又提出了“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二十八字”印刷技术发展方针。这是继“十六字”发展方向之后,提出的指导我国印刷技术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又一重要方针。

 

      “二十八字”方针开启了我国印刷数字化时代的新征程——印刷装备数字化、智能化。一是印刷方式由模拟向数字转变,其典型代表装备为数字印刷机,包括用于其它工业用途的在各种材料上喷涂功能的数字喷墨印刷机;二是传统印刷技术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其代表装备为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高端传统印刷装备,包括与数字印刷机连线的组合印刷装备。

 

      数字印刷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出现,与传统的印刷方式如胶印、凹印、凸印(柔印)、网印相比,具有无版实时、可变数据、个性化以及能实现按需印刷等特点。在超短版和个性化细分市场上,数字印刷占有主导地位。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一直被认作印前数字化的风向标。1996年到2003年,我国年增加CTP约为9台,主要处于试用、导入阶段。2007年之前,我国CTP设备主要靠进口或者外商在中国本土组装产品。随着技术的积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内一批CTP生产厂商在2008年以后迅速崛起,杭州科雷于2005年推出热敏CTP四开样机,2007年正式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高速度,全自动热敏CTP设备,2009年推出适用于PS版曝光的UV-CTP设备,及采用磁浮直线扫描系统的超大幅面UV-CTP。由于其使用板材成本大幅降低,UV-CTP设备在国内很快打开了市场。

 

      2007年北大方正推出用于数码印刷的“高端彩色打印控制关键技术”,2008年研发出第一台喷墨数码印刷机;北人集团、上海印包集团、辽宁大族冠华等胶印机制造商经过多年努力创新,使胶印机实现了从低档到中高档和由单色到多色、从低速到高速的转变,并且实现了墨色遥控、自动套准等印刷数字化控制功能。以陕西北人、西安华阳、浙江炜冈、浙江劲豹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的机组式、层叠式、和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塑料、纸张卷筒凹印机、丝网印刷机、标签印刷机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印后装订经历着从单纯手工到单机,再到联动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过程。深圳精密达成功地将数码印刷机和印后装订设备在物理结构上集成一体,在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统一控制下协调工作,成为集印前、印中和印后于一体可按需印刷装订的数字化书籍联动生产线。天津长荣开发的机组式全清废模烫机,一次走纸就能完成烫印+模切+清废+清成品功能,最后将成品收纸成垛的全套数字化工序过程。“二十八字”方针为引领印刷机械行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为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至目前,我国印刷装备产业在关键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制造能力大幅提升,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品牌不断被国内国际市场认可,产品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基本上可以围绕全产业链提供装备和配套器材,为印刷产业发展和建成印刷大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针对我国印刷产业“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发展趋势及行业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和重大战略举措等关键问题,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印刷产业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和升级,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和支持下,于2014年2月正式启动了《路线图》的制定工作。

 

      《路线图》的编制是我国印刷行业从战略层面研究印刷产业未来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的一项系统工程。《路线图》从印刷传媒(书、报刊)、包装与标签、数字印刷、印刷制造(印刷电子)、印刷装备与器材和绿色印刷6个板块着手,本着科学性、引导性、前瞻性、创造性原则,针对各版块发展的技术路径,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未来8-10年不同板块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印制方式多样化、生产过程绿色化、技术支撑网络化、装备制造智能化、服务产业专业化”的“三十五”字方针,这是继“十六字”发展方向和“二十八字”方针之后对我国印刷产业发展的又一战略性指引。

 

      当前,我国正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转变,而民族品牌的印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我国由大变强的关键。40年的发展,我国印机制造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正走在振兴的路上。

 

      二、40年的发展成就

      1.印刷机械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能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机械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印刷专用设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两位数的年平均速度增长,2017年达到500亿元人民币,规模总量排位于德国、日本、美国之后,处于世界第四位。

 

      全国印刷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由改革初期的50余家,到2001年规模以上的138家,增加至2015年的308家,总数增长了123%;行业从业人员2001年的3.85万人增长至2015年5.06万人,增长32%。

 

      2.实现产能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我国印刷机械产业在高速增长、规模扩张的同时,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产品水平已基本实现由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科技进步的作用在不断彰显。2001-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印刷专用设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而对应全行业固定资产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从要素投入产出比中可以看出,创新、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这表明我国印刷机械发展开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和科技进步驱动转变。

 

      3.民营经济崛起 资本结构多元化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印刷机械领域,作为与市场联系紧密的高度竞争性行业,民营资本急剧增长。2015年印刷机械行业民营资本占比达到90%以上,民营企业已成为印刷机械行业的主力军。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改制重组上市,资本结构呈多元化,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转变。

 

      4.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使产业布局发生变化,产业链体系逐渐形成。

      最初主要以北京、上海为主要的印刷机械制作基地。北京、上海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直辖市,同样是印刷装备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上海是我国近代印刷设备的摇篮,具有深厚的印刷工业基础和实力。北京是我国文化中心,这里凝聚全国近五分之二的出版机构,图书和报纸总印数各占19%左右。期刊总数占29%。良好的市场环境构成地缘优势。此外,印刷机械的科研教育、人才培训机构主要集聚于北京、上海,地缘人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市场变化,北京、上海由胶印机生产基地逐步发展为胶印机、数字印刷机、印后设备、印刷耗材等多门类系列产品。同时在全国不同区域陆续出现了各类不同的印刷装备及器材的生产基地。陕西印刷装备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凹印机、柔性版印刷生产基地,天津发展成为模切机生产基地,浙江形成标签印刷、丝网印刷、CTP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各类包装印后生产集群,深圳形成书刊印后生产基地,河北、江苏一些企业在印后包装设备制造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国内知名企业,陕西、河南分别形成了凹印版材、胶印版材的生产基地。这些产业聚集地,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政府政策引导,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使我国装备印刷产业,从印前、印中、印后、数码及包装各类工艺处理方面都形成了品种门类齐全、设施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了我国印刷业的健康发展。

 

      5.国际知名品牌不断涌现,挡进口、扩大出口作用凸显

      天津长荣公司在模切机制造领域已形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市场地位,该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及转型升级,注重技术创新,使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并通过收购世界第一品牌制造商德国海德堡公司的印后系列产品,并与海德堡公司在销售领域的合作,整合拓宽了国际市场销售渠道,使长荣品牌跃升为国际知名品牌。河南乐凯华光集团公司在生产胶印版材上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生产各类胶印版材达937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18.6%。该公司不仅在产量上占绝对优势,还通过不断创新,开发出免化学处理、免冲洗版材、柔性版材等多种行业领先的环保产品。当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该公司时为其题词“中华之光”。山西运城制版集团公司在凹印版辊及系列产品生产上,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销售额上都居世界第一位。该公司仅在海外办公司即达140多家,运城制版集团的品牌在同行业中毫无争议的居世界第一位。北人集团和上海高斯公司的卷筒胶印机,北大方正的数码印刷机及软件系统、陕西北人的凹印机、深圳精密达的无线胶订联动线,东莞晟图公司的皮壳机、浙江炜冈的标签印刷机、浙江劲豹的丝网印刷机、浙江正博的制袋机、浙江国旺、华岳的切纸机、杭州科雷的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以及国产品牌的糊盒机、印后包装机械产品,都具备了挡进口、扩大出口的实力,并使国家在进口同类产品时的免税和税收优惠政策得到调整。这些企业和产品,不仅在国内大型展会上占据越来越大的参展面积,而且在各重要国际展会上也越来越多的看到他们的产品展览,显示出中国制造业的实力,特别是在印后包装领域,中国制造不仅受到中国印刷企业的青睐,也越来越多的成为国外用户的选择。德国、瑞士、日本及更多世界一线品牌到中国来投资建厂或与中国企业合作。2001年-2017年17年间,中国印刷设备出口增长态势明显(见下表),出口额由0.66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9.23亿美元,增长了29倍有余。这也印证了我国印刷设备总体水平有明显提高,业内企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增强。

 

    表                                                                单位:亿美元

    年    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出口总额

    0.66

    1.11

    1.74

    2.74

    3.81

    5.31

    6.95

    9.81

    8.12

    同比(%)

    

    69.03

    56.60

    57.53

    38.78

    39.48

    30.95

    41.04

    -17.16

    

    

    

    

    

    

    

    

    

    

    年    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出口总额

    10.96

    13.54

    15.48

    16.77

    17.68

    17.35

    17.84

    19.23

    

    同比(%)

    34.92

    23.51

    14.32

    8.38

    5.38

    -1.84

    2.82

    7.76

    

    

      6.全球领先的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

      始于1984年的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历经30多年的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顶级行业盛会。为行业展示全球领先的印刷技术设备搭建平台。2017年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展会展出总面积达16万平米,参展厂商1326家,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专业观众近20万人次,网上观众近36万人次;来自14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观众比例达20%;世界一线品牌的印刷装备制造商绝大多数参加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也成为世界印刷技术交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总之,中国印刷装备制造业不断改革,积极进取,使印刷装备及器材产业的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自主创新有了新的突破,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环保化的高端印刷装备及器材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标志着我国高端印刷装备已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并完成产业链拓展、研发、批量生产所需的技术和工艺积累,这对于打破国外垄断,构成我国印刷装备完整的产品线体系,补齐高端装备短板,推动印刷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实现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胶印设备、卫星式柔版印刷设备、环保型凹版印刷设备、印后设备、计算机直接制版(CTP)设备、胶印版材、柔性版版材及环保油墨等领域,技术进步明显,部分产品技术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一些企业通过国际兼并收购,实现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完成了由原来主要服务于国内中、低端市场的制造商向服务于国内、国际高端市场制造商的转型升级;一些企业从传统印机制造转向数字化、智能化印机制造;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开始关注产业价值链高端市场;实现从印刷设备制造商到提供印刷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转变,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拓展增值服务,并把云服务作为企业未来新的服务业态,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40年来,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取得的进步有力地保障和促进我国印刷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虽取得长足进步,但能够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引擎的企业和产品尚未形成。

 

      2. 国产印刷高端装备中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数字印刷喷墨头依赖进口,形成技术依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这与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产业相对集中度低,以及其产品具有品种多、技术复杂、研发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不无关系,我们在自主研发、系统配套以及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特别是高端装备中关键核心辅机、零部件、原材料发展滞后,高端装备主机国产化率有待提高。

 

      3.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未解决,中、低端设备生产能力过剩,高端设备尚存技术瓶颈,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依赖进口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转变。

 

      4.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加工装配、基础材料及外购配套件均是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而我们智能制造装备工具工装、检测设备少,标准低或缺少统一标准,导致加工装配精度不稳定,一致性差,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技术集成度最高的胶印机产业由于全行业处于亏损而出现分化,书刊卷筒纸、报刊卷筒纸印刷机,四开、对开多色单张纸胶印机制造产业,除少数企业凭借其企业实力及其产品质量水平、性价比可与进口机抗衡外,多数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状态。胶印机虽处于被动发展局面,但仍是很多书刊、报刊企业积极选择的产品。由于民族品牌的存在,在打破市场垄断、平抑市场价格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有40年的积累基础,逐渐缩短与国外产品差距,振兴民族品牌是必然趋势。

 

      5.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少,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驰名品牌。

 

      6. 产业政策研究不够,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未能集中行业资源和力量并借助政府政策支持来突破和解决。

 

      四、印刷机械发展趋势

      (一)胶印机

      1.单张纸胶印机

      多色高速胶印机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主流的印刷设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多色高速胶印机发展的重要方向。胶印技术在保持其传统优势的高精度、高品质印刷基础上,将进一步向更高生产效率和更高自动化程度方向发展。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上,新一代胶印机将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高端多色 “一键通”操作,实现自动调整、自主管理、自主故障诊断、故障修复乃至故障预测,更加智能化。向可扩展和与其他印刷工艺结合方向发展。和数码印刷、上光、模切以及印后加工生产设备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2.卷筒纸胶印机

      工艺过程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联网实现与前后工序的信息共享,实现制版、物料准备、印刷、成品打包搬运、印后处理等工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操作调节向智能化、规范化、集中化方向发展。调节更加智能化,CIP3/CIP4接口和工业以太网技术为前提的墨色预置功能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故障诊断功能,通过信息传输实现常规控制外的印刷张力预置、自动穿纸路线预置、墨色套准预置、折页机方式预置等满足印刷机自动控制要求。

 

      (二)凹版印刷机

      高速、多色、智能化、联动化、环保节能宽幅卷筒料机组式凹版印刷机为国际凹版印刷机的发展趋势。

 

      1.多品种、多功能

      根据市场需要形成多品种凹版印刷机,如兼容机、双收双放机型、印刷复合联线设备等。纸、塑兼容印刷机,纸、铝箔兼容印刷机,纸、塑、铝箔兼容印刷机;双收双放多色机组式、可任意组合成一台或两台独立使用的机组式凹版印刷机;印刷复合联线设备,既可作为凹印机单独使用,又可作为干式复合机单独使用,还可以两种机型同时使用。凹印机与其他辅助装置联机实现多种可切换的功能,如印刷涂布联线、印刷复合联线、印刷模切联线等。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数码印刷与传统的凹印设备联机成为可能。

 

      2.节能环保

      适应环保型油墨印刷要求的环保节能型多色凹版印刷机,是国际凹版印刷设备的发展趋势。新型干燥方式、对残留溶剂控制、噪声控制、节能模块、LEL(最低爆炸浓度)控制、VOCs处理与应用等一系列环保节能安全方面的新技术、新装置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国产凹版印刷机上。

 

      3.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中高端凹版印刷机会配置远程诊断系统、语音控制系统、在线品质检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以及辅助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自动化新技术系统。通过应用马达、编码器及数字控制(NC)、运动负载控制,采用PLC、PCC等高精度控制器来完成机构运动高精度化。具有高科技特征的功能模块,如“抽屉式封闭印刷单元”“印品在线检测”“张力摆辊轴”“平衡式收放料单元”“期润滑导轨支承”“高效节能烘箱”“整机封闭机型”,应用无轴传动技术、微波干燥技术等。依托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凹版印刷机为核心集合印前、印后装备技术为包装印刷企业提供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也是高速凹版印刷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将会在凹印装备上得到成熟应用,以此改变传统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模式甚至企业的经营模式。

 

      (三)柔版印刷机

      1.绿色环保的要求将促进柔印的发展。柔版印刷采用水溶性油墨和醇溶性油墨,满足食品、药品、烟酒、化妆品等商品包装要求,符合环保要求;柔版印刷采用短墨路系统和封闭式双刮墨刀输墨系统,保证了清洁生产,适合无毒、无污染的食品药品等绿色包装。柔性版印刷产品没有溶剂残留,生产过程无溶剂排放,符合国家对溶剂残留量及排放量强制性标准。

 

      2.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控技术和智能元器件,提高柔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降低设备的人工成本和体力劳动强度,实现包括柔印的印刷衔接联线化是未来柔印市场的发展方向。

 

      (四)数字印刷装备

      以喷墨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印刷装备在幅面、速度和能力上的突破使数字印刷技术成为主流印刷方式之一,已在商业、书刊、标签和包装以及陶瓷、纺织与功能材料的印刷中使用。数字印刷装备重点发展趋势是喷墨数字印刷机。主要以压电式喷墨和热敏喷墨数字印刷设备为主。

 

      1.喷墨数字印刷设备发展重点包括数字前端软件工程开发、数字版权安全保护、防伪印刷关键技术开发、系统集成中试基地及产业化建设。关键技术有:喷墨控制技术、供墨系统研制、机械制造关键工艺、数字印后设备技术等。

 

      2.高分辨阵列式喷墨头关键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喷射技术是数字印刷装备的关键技术,也是印刷电子和3D打印的关键技术。其技术完全由国外垄断,我国在此领域还是空白,因此这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其主要内容为:MEMS喷头设计、制造工艺及封装技术;MEMS喷头驱动芯片技术;MEMS喷头制造相关材料及工艺;MEMS喷头设计模拟软件;智能打印制造设备和控制软件;与喷头兼容的墨水等耗材。

 

      (五)模切烫金设备

      模切烫金技术正向着高速度、高精度、自动化、联机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同时,多功能化也在不断完善,将模切烫金与数字化技术放在一起进行,也是未来模切烫金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1.组合印刷模切技术将模切机组或装置与印刷、烫印、压纹等生产工艺组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其特点是速度快,精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2.模切烫金跨入了数字化领域,采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无轴传动等高新技术,由印前系统的图文数据直接控制切割头,对印张进行模切烫金。数字模切技术不需要模切版,不存在模切工具的磨损;模切速度快,精确套准,操作简便,节省材料。图文数据控制激光或雕刻头的走向和能量强度(深度),可实现不同形状和不同深度的模切。数字模切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标签和少量的纸品(纸盒)打样、印刷方面。数字烫金技术采用多层烫金膜工艺、热熔胶技术和压敏胶技术完成印品的烫金工艺,模切方面采用数字模切技术完成。

 

      3.模切烫金技术在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技术、新工艺结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模切烫金作业可以按照需要设定好参数和要求后,所有动作全部由机器完成,印刷模切烫金作业时根据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利用各类传感器可以采集到机械工作的各种信号,输入到中央控制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并发出相应的控制、调节信号,使模切烫金机自动调整、自主管理、自主故障诊断、修复乃至故障预测更加智能化。在网络服务器支持下,通过电子商务在线产生个性化的产品文档,在线完成下订单、印刷模切、出货物流、结账等商业处理。模切烫金信息化必然是模切烫金设备的一个发展方向。

 

      (六)胶装联动线

 

      1.无线胶装联动线

 

      (1)可靠性、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故障率大幅降低。

 

      (2)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降低作业准备时间,解决由于操作人员差异带来的装订质量等问题。

 

      (3)个性化配置将成为胶装联动线未来竞争强有力的手段,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选配,可达到灵活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4)节能、环保,柔性化生产。降低胶装联动线运行噪声和废气污染,加大胶装PUR技术应用,实现绿色胶装;各单机有效联动相互配合的同时也可以独立运作,节约能耗减少机器磨损,实现柔性化生产。

 

      (5)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配置质量监控系统,设备调整和控制可依靠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或通过设备接口转换,借助于网络,直接把印前、印刷的相关信息作为指令进行调整,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6)更加人性化,安全性能更高。考虑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和美学等因素,外观美丽,操作简单、灵活方便,安全性高,更加人性化。

      2.数码胶装解决方案

      (1)和数码印刷机连线生产,组成按需印刷生产线。通过CIP4数字化工作流程,实现集中控制。

 

      (2)通过网络接口,直接将印刷的相关信息传输至设备上,作为指令对设备进行调整,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装订成书。

 

      (七)高精度成像制版设备

      高精度成像制版设备主要包含用于平版胶印、柔版印刷、凹版印刷、网版印刷等方式的直接制版设备。高精度成像制版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环保、数字化、高效、大幅面、超大幅面、高精度,以满足更多细分市场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 发展和应用免处理CTP技术,从装备和材料方面共同实现技术升级,如无需显影的感光免处理版材的开发和免处理喷墨CTP技术的应用。尤其以增材制造为特点的喷墨制版技术,已经成为区别于感光成像的全新制版技术体系。随着喷墨技术的高速发展,喷墨制版以环保和低成本优势在胶印制版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在丝网制版方面已经发挥一定作用,在柔印制版方面也出现了全新尝试。高精度喷墨技术还为各种特殊材料的功能性应用创造了机会。

 

      2.通过印刷全流程质量数据传递,提高传统印刷数字化应用程度。应用CIP3、CIP4、JDF高效连接印前、印刷和印后,提高生产效率;深化各环节色彩管理。结合国际印刷质量标准,提高质量一致性;结合企业ERP管理,实现物料和生产节奏的严密控制;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结合,满足客户设计、印刷、存储、查询、再版等需求。

 

      3.通过计算机联网,使CTP 制版机、全自动多版盒自动供版机、多向连线打孔过桥、制版管理软件、智能冲版控制系统等链接起来,实现无人值守的CTP制版系统,通过云端控制,完成针对多台印刷机不同需求的制版任务和远程服务。根据不同细分市场需求,大幅面、超大幅面、高速、高精度的制版设备将得到发展。

 

      (八)印刷电子精密涂布装备

      印刷电子精密涂布设备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印刷电子精密涂布关键共性技术及方法;浆料可控制备工艺及涂布设备关联匹配性;印刷电子精密涂布装备数字化控制;精密微凹涂布装备稳定性;印刷电子精密涂布装备示范应用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不同基材的多功能涂布单元及成套装备。

 

      成套装备包括生产型印刷电子精密涂布设备、多功能印刷电子试验精密涂布设备、浆料可控制备装置、封装设备等;用于透明导电膜、印刷纸电池、薄膜晶体管、传感器等柔性电子产品的生产,建立导电薄膜精密涂布集成应用示范线,带动基于精密涂布工艺的国产印刷电子装备的发展。

 

      总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印刷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主要是基于新一轮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着力解决目前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中低端产能过剩、创新程度不够和意识不强、存在污染和高耗能等严重问题,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印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平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全数字化的生产、管理、物流、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以及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印刷装备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的典型技术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责任编辑: 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