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印刷业人才培养之困如何解
2018-04-17 08:08:48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当前,随着印刷业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全国乃至全世界印刷业对高质量、复合型的人才都有着较大的需求。而与此矛盾的是,我国部分印刷企业面临着“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的境遇,抑或是印刷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这种矛盾是如何造成的?如何解决如上矛盾,让行业与高校的联系更紧密?日前,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邀请行业协会专家、部分印刷企业负责人召开2018年机电工程学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研讨会,共同围绕如上问题进行讨论。记者在现场也听到了印刷从业人员对人才培养问题的解答与建议。

 

      困境:高质量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发展

      化解:把握时代机遇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互联网+”“智能制造”……时代向印刷业抛出一个又一个的发展红包。印刷业要把握时代机遇,实现转型升级,人才是必不可缺的一环。

 

      在研讨会现场,记者也感受到了企业家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但是,他们也普遍反映出当前高质量人才缺乏正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认为,当前我国印刷业人才结构同时存在着人才短缺与过剩的实际情况,科创型、公关型、复合型的人才尤为短缺。他结合协会的长期调研发现,当前印刷业产业形态发生了变化,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单一,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层次化乃至国际化。他希望高校能把握市场需求,精准发力,培养真正符合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则应当改变盈利模式,培养具备高端服务素质的人才,从而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国印刷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印刷业要借“一带一路”东风实现更好的发展,就急需有效的高端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机制。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王正春结合业务实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海外拓展中,印刷企业不仅需要的是懂技术的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善于沟通、有语言能力和商务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也应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印刷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创新型的产业发展,印刷企业也迫切希望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布局。如何打造一批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便成为各家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手段。烟台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熊昌松表示,随着人力成本的递增,企业迫切需要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自动化升级的人才,更愿意为人才搭建好的成长平台,让他们的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紧密结合。

 

      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齐元胜表示,学校将针对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需求,积极把握“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时代机遇,精准把握企业需求,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力度,为行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困境: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出现偏差

      化解: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挂钩”

      大学生的优势在于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强。劣势在于实践能力较差,不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的不对等造成了学生在象牙塔内所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讨论中,来自印刷企业的负责人也反映了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印刷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不适应,有的工作了一段时间,仍然不如企业里的“土专家”。这其实正是由于大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发展现状与企业用人模式不对等问题。如何将高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内容“挂钩”,参会的企业家与高校老师进行了深入讨论。

 

      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邱友华认为,当前印刷专业的大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压缩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延长实习时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北京市十月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贾立刚也有相同的体会,他建议高校老师应当带领学生分批分时地进入工厂实习,将印刷企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的课程设计题目。这种让老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工厂”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老师作为连接学生与企业的枢纽环节,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二者的真实情况。

 

      在校期间,最了解学生特点的人莫过于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的成长更有质量,因此中煤(北京)印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柳臣建议,老师在校期间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在企业进行招聘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标签”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从而降低企业在用人时的“错位”风险。

 

      北京印刷学院教师张皓认为,学校应当深入到企业当中,认真研究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对学生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物流专业负责人高振清表示,由于高校与企业的沟通不充分,导致学校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滞后现象。接下来学校将加强与各个企业的校企合作力度,对学生实现基础性教育与技能素质教育两手抓。

 

      困境: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

      化解:企业应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印刷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越来越宽,就业选择也越来越多,印刷企业也并非印刷专业毕业生的唯一选择。“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短板。针对印刷企业所反映的“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参会的高校教师和企业负责人也根据印刷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了讨论。

 

      北京印刷学院教师赵吉斌认为,当前印刷专业的学生培养已经逐渐从面向印刷行业转为面向全社会,学生在就业时会综合考虑收入与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因素。同时,由于当前印刷业利润相比其他行业较低,这也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学印刷而不干印刷”的现象。他建议印刷企业应从岗位待遇、激励机制、上升通道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措施。

 

      从印刷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应当给予人才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给予其新的挑战,承担责任,刻意培养其能力,借此培养人才和激励人才。来自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王旭东认为,企业要对刚入职的大学生有一定时间的观察期,针对其在工作中的特点分配不同的岗位。“好苗子要创造好的平台,企业也应当改变‘论资排辈’的用人模式,大胆开展‘学生挑头,师傅监督’的创新模式,为大学生人才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王旭东如是说。

 

      广东省湛江印刷协会会长蔡裕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印刷专业大学生的父亲。他以一名父亲以及印刷行业从业者的身份对企业和学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对于行业的发展而言,没有人才储备是不行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完善的员工晋升制度、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将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而对于学校而言,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在4年的大学生活与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谈需求

      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

      在巴西进行印刷业的产业调研时,发现当地有企业使用中国的印刷包装设备。该企业负责人反映,中国的印刷设备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售后维修没有保障,通常一个小问题就会造成设备的停工。这说明国内企业的高端服务意识仍然跟不上,也说明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时要注意高端服务方面的培养。

 

      烟台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熊昌松:

      裕同在对德国的包装印刷业参观学习时了解到,德国一家只有22名工人的印刷包装企业一年可以完成超过3亿人民币的产值,而对比烟台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同样的产值大概需要500—800人左右。因此,企业希望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型,也希望学校在培养大学生时,要带着智能化的思路进行教学,让中国印刷智能化成印刷业走出去的名片。

 

      谈培养

      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谢东元:

      希望学校的老师能够经常进入企业中去,与企业人员多沟通,了解在生产与管理过程中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减少理论课程,增加企业案例分析。

 

      北京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韩世华: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制度真正为企业打开了“按需培养”的大门,希望2018年可以与学校找到合适的项目,共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教师肖军杰:

      学校已经将智能化的内容加入教学工作中,接下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智能化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同时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为行业培养真正的有用之才。

 

      北京印刷学院教师张皓:

      印刷企业应当改变用人思路,在大学生的收入、未来发展和前景上有一个相对系统的规划,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进入生产一线。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