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2月正式启动电子书刊业务,京东商城在电子书市场的动作即受到业界关注。京东商城图书频道在日前举行的媒体沙龙上分享了过去一年京东电子书业务的经营情况:截至2012年12月,京东电子书用户数达到400万;推出电子书在线畅读VIP服务;与人民出版社合作发行十八大文件、文献出版物电子书,开创了出版业先河。京东商城同时透露,2013年京东将推出一线名家的电子书创作计划,包括冯唐、蔡峻等在内的知名作家已成为京东首批签约作家。
看成绩
电子书业务有突破
据京东商城副总裁石涛介绍,京东商城2012年图书销售额已超过15亿元。尽管这其中电子书业务所占的份额还很小,但电子书业务在2012年增长势头也比较明显。2012年4月,京东电子书用户突破百万人次,截至2012年12月用户达到400万人次。
“京东电子书最大的优势之一是拥有最多的纸书E化品种,能让用户进行海量选择,这部分内容达到整个品类的80%,同时京东在售纸书中有13.9%的品种有电子书在售。”石涛表示,从品类分布来看,数字阅读目前以文字阅读为主,其中文学、经管、社科占比均远远高于纸书。
从读者的消费情况来看,在价格方面,10元以下产品销售占比达93%,其中,从动销品种数占比看,5元~10元占比最高,达45%;在内容方面,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接地气”的电子书最受读者欢迎。后者从2012年京东电子书年度畅销榜即可看出:与生活相关的、讲“票子”问题的《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育儿经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实操型励志类图书《人脉是设计出来的》《攻心话术》《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等均跻身电子书销售榜十强。“上述图书颇受在职场打拼的‘80后’的青睐,同时也符合电子书的受众群体。”石涛说。
求发展
移动端是最大布局
对于媒体普遍关注的2013年京东电子书创作计划,石涛表示,京东的这一计划正是基于产业发展趋势的布局。过去一年中,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移动阅读增长迅猛,移动终端的普及令电子书显示出无穷的潜力。
“从京东商城上线近一年的情况看,44.3%的用户只用电脑客户端,而51.9%的用户只用手机客户端。从用户拥有客户端的比例来看,两种设备类型差不多,这是由于京东商城本身电脑上的用户流量就比较大,而移动客户端用户还在持续增长当中。”石涛认为,未来移动端的阅读将是电子书阅读的主流,而从目前电子书出版的情况来看,纸书E化并不符合手机客户端的阅读规律。
“我们应该针对用户的需求打造一些新的作品。2013年京东电子书创作计划签约知名作家就是希望这些作家能给我们提供崭新的文本,我们鼓励他们做一些创新,根据消费者的呼声和需求进行写作。”石涛进一步透露,京东的想法是作家能够创作一些篇幅为一两万字、可读性强的短文,让读者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就读完,也易于销售。“无论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娱乐化、碎片化都是最大的趋势,如果这两个元素放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我相信作家会有感觉,因为他们是进行创新的人。”石涛说。
谈瓶颈
商业化任重道远
2012年,除手机阅读外,国内各大电子书平台的商业化探索仍无太大进展。这一年京东也推出了在线畅读业务,希望通过降低数字阅读的成本吸引消费者,尽管目前来看收效并不明显,但石涛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将继续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尝试。“今年我们会加大增值服务的力度。读者不仅仅是购买一张卡,而是通过一种包月服务的形式享受到其他的优惠政策和增值服务,让大家有多种多样的阅读模式。”
针对国内电子书的市场销售不温不火的状况,石涛表示无论是京东还是其他企业都处在摸索阶段。“到底哪一种模式适合中国的阅读市场谁也无法下定论。我觉得人类的阅读需求还会发生变化,从科技的角度看,如果在屏幕和电池设备上有突破性的东西出现,我认为市场格局还将发生很大变化。”石涛认为,这种突破性的发展在未来3年内就会发生,并能支撑商业市场,“到那时电子书的玩法又会变了”。
石涛还表示,每家各自为政、产业链不通畅的问题是目前国内电子书发展的最大障碍。“用户在谁手里就意味着钱在谁手里,所以我们看到各家都谨守着自己的内容,腾讯是一个山头,淘宝是一个山头,京东也是一个山头,而用户也是分散在各个平台,电子书难以形成规模。”石涛指出,这就对电子书的分享和销售形成了壁垒。“如果我们能共同建立一个大的内容库,内容能够很便捷地被用户获取,同时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内容和利益分配的问题,通过合理分配形成一个产业联盟,电子书市场的大发展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