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刷论坛》正文
继承为本 创新为魂 成风化人为任
2017-02-24 08:00:2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政策文件的方式,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特别是传承与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为广播影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开展广播影视文艺创新最坚实的文化支撑,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信心来源。广播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必然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和使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继承为根本。广播电视节目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使人们能够真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用现代传播的方式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向受众表达,引导受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力量。近年来以多种形式传承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包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等,紧紧抓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无论是汉字、成语、谜语还是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是深埋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这些节目,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前人智慧,传承本国文化,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民族精神命脉、回应时代精神诉求,这些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节目,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呈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创新为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一方面,广播电视节目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节目自主创新的重要起点和核心元素。曾几何时,大量引进模式的综艺节目充斥荧屏,缺乏原创力、过度娱乐化的评价比比皆是。而类似《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全民竞赛形式普及传播,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崭新的可能性,它展示了原创的魅力,凸显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让原创节目“出彩”的良方。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节目在将传统文化融入节目原创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角度选取和思维扩展,创新形式,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在中华文化元素、中华美学精神与现代技术手段、节目形态的融合与碰撞中敏锐发现创新生长点,着力提高节目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华文化要素的驾驭能力和电视传播的表现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成风化人为己任。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48字职责使命,其中一点就是“成风化人”,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堪称经典的文化作品,都肩负着传递精神、引领思想、点燃能量的职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带动了汉字热、诗词热、成语热,举精神之气、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见字如面》用触及灵魂的交流,打开历史节点,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正是这些专注于表达人的基本情感,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品位的节目广受好评,连续创造了口碑和收视的神话,以强大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实现了传承文化、凝聚思想的传播效果。

愿更多的广播电视节目能以成风化人为己任,担当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与使命,为提高文化核心竞争力、提升民众素质、践行凝聚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