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用心“黔行” 踏足这片神奇的土地
2019-09-07 06:16:27  来源: 中国财富网

8月下旬,新华社“民族品牌·公益黔行”来到贵州。“爽爽的贵阳”改变了以往的风格,以充满热情的阳光迎接这次活动。奇瑞汽车为本次活动提供车辆支持。

 

行进在崎岖山路间的奇瑞调研车队

 

从贵阳出发,一路向东南驶去便是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的黔东南州。山青鸟鸣,旖旎的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而与秀丽山水相伴的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经济。

 

黔绣 “花样百出”

“现在有空就来合作社,合作社把工厂的订单派下来,我们按照订单的要求绣。”非遗传承人潘绍奎介绍了阿科里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

 

绣娘们在工作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独具特色,技法有十多类,包括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阿科里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周围村落里有时间的妇女们集合起来,传授苗族刺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技艺。

 

阿科里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作品

 

“学成这门手艺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吧。”一位绣娘说道。

 

“以前一直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能干满8小时的人都去打工了。这个工作能照顾到家里人,还有收入。”提及进入合作社前后的差别,潘绍奎边做着绣活边回答道:“现在干起了绣活,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元左右,赚来的钱还能给家里人买东西。”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销售渠道。”潘绍奎提出了作为合作社成员的诉求。目前是工厂与合作社点对点销售的单一模式,绣娘们的收入来源于订单完成后的进账。如果能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或将随之提高。

 

黔银 匠心独运

说到苗族,必然会提到银饰。苗族佩戴银饰历史悠久,银饰是苗族盛装不可缺少的装饰物。经历了五次迁徙,苗族也从未将银饰落下,身上银饰的多少代表了一个家庭、一个村落的强弱程度。银饰种类繁多,主要有银角、银冠、银项圈、围腰链、银手镯、银衣片等100多种。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银饰手工艺加工流程包括选材、溶解、敲片、下料、拉丝、制模、成型、画样、堑花、焊接、组装、打磨、清洗和抛光。每一个加工过程,匠人都要十分专心。特别是堑花,这一流程更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因为一旦花样出错,便会前功尽弃。

 

非遗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在加工银饰

 

麻料村素有“银匠村”的美誉,工艺祖传,据说有800年之久。银饰工艺精湛细腻,雕花、塑龙等惹人喜爱,名声远扬四海。进入麻料村,迎接客人的就是手工作业敲敲打打的声音。2017年初,雷山非遗工作站推动建设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麻料村银饰技艺传习基地,麻料村的银匠们筹集100万元成立了麻料村百匠银器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

 

据雷山县西江镇麻料银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李仕宁介绍,自成立以来,公司的收入已有10多万。很多贫困户跟着师父学艺,他们通过完成公司分派的订单获得收入,补贴家用。

 

在麻料这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苗寨里,银饰加工已成为当地苗族群众传承民族文化和发家致富的本领。

 

黔景 别样风情

黔东南州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是黔东南州的特点。南花苗寨作为“黔景”代表村寨之一,发展定位为 “把南花还给世界”,打造美食村、民宿村、绣娘村和艺术村,建设“中国最美苗寨”。

 

车队驶近村寨,“南花桥”牌匾下是入村必经的小桥。整个寨子坐落于山水之间,房屋排列错落有致。沿着寨子的小路漫步,村口的木牌详细介绍了芦笙舞、鼓藏节、苗药等颇具苗族特色的风俗和特产。

 

深入南花苗寨,从寨门到山顶芦笙场,巷道周边的店面各具特点,有村民在吹奏芦笙,并向游客展示芦笙制作的过程,也有村民或在店里锻造银饰,或在酿造米酒、制作豆腐,也有石臼经过了长时间的劳作,静静地立在地上休息。这样的一条街完整地呈现了南花苗寨的民族风情。

 

南花苗寨村民在吹奏芦笙

 

山顶的芦笙广场是村民庆祝节日的场所。南花苗寨的工作人员潘贵友介绍称,芦笙广场是村民的主要集会地点,每到苗族的传统节日,村民自发在广场集合,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

“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劳动力都去外面打工了,村里主要的收入是农作物类产品。村民每月收入能有两三百。”潘贵友表示。

 

据悉,黔东南州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南花村现有老人、儿童资源,围绕苗族文化特色,精心编排寨门迎客、南花鼓舞、招龙祭祀舞、盛装祈福舞、芦笙芒筒舞、飞歌送龙、八方团结舞和游方坡对情歌等20余支民族特色歌舞,动态展示“遇见南花”民俗文化。从2018年国庆节开门迎客以来,提供就业岗位142个,其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5个,年底发放旅游分红10.64万元,村民演员工资累计发放3.5万元,其中发放贫困户村民演员工资0.9万元。

 

谈及目前的南花苗寨的旅游产业,潘贵友还有些烦恼:“这里的旅游发展没有千户苗寨那么好,千户苗寨的规模很大,人数多,而南花苗寨的项目没有引进外面的公司,发展速度稍慢。”

 

近来,南花苗寨正在大力实施“庭院经济”工程,建立茶叶、花卉开放式育苗、种植、加工场所,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植花草,营造 “房前屋后养花、漫山遍野栽花、一年四季开花、游客结伴赏花、村民笑脸如花、日子锦上添花”的美丽乡村场景,最大限度开发旅游资源。

 

贵州省是国家的重点帮扶省份。曾经的贵州留给人的印象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自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贵州省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2015年贵州省GDP为10502.56亿元,到了2017年贵州省GDP达13540.83亿元。2018年的数据又有了新的提高,贵州省GDP同比增加9.3%,达到了14806.45亿元。这是政府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

 

多彩的贵州得到的不仅仅是国家的支持,茅台集团、九峰医疗、九牧厨卫等民族企业也纷纷加入扶贫行列。新华社与贵州省于2018年5月共同启动“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行动,为“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品牌打造等系列服务,协助贵州省黔东南州探索一条文旅项目扶贫之路,并期待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