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晋江村民 收藏万本古籍
2017-09-22 10:10:08  来源: 东南早报

 

 

       当下的数字时代,屏幕阅读正在逐渐取代纸质阅读的地位,而在晋江安海镇,村民朱永平自建仿古大厝,收藏万本古籍,想着能够修复藏书、扫描供人研究学习,尽自己的绵力,做文化的守护者。

 

      仿古大厝藏书万本 文化基因渗透其中

 

      朱先生的这座两层仿古大厝,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在村庄里众多的混凝土砖石结构民房中,显得醒目美观。从事装潢行业的朱先生,独爱闽南传统风格,6年前从设计到施工,都亲自操刀。在他看来,传统古厝渗透了文化基因,舒适耐久居住。

 

      大厝古朴典雅,宫灯悬梁,左右边房藤编提篮、捧篮内,都装着朱先生的藏书,总数达上万本,古籍占了很大一部分。如《赵注孙子》一书是南宋初南下泉州的赵宋宗室的后裔赵本学所著,记录着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智慧武学的源流。赵本学是俞大猷的老师,著名理学家、军事理论家,他钻研军事治学道路,《赵注孙子》十三篇,论解精到。

 

      此外,38本宣纸线装《故宫书画集》,于上世纪30年代出版,共印刷清宫珍藏唐、宋、元、明、清精品字画近千幅,从中可品鉴中国绘画发展史。

 

      希望通过收藏书籍 给予后辈文化指引

      据朱先生介绍,这里的藏书大多是民国以来的线装书,涉及传统医学、经书、棋谱、家学、民俗文化等。

 

      48岁的朱先生说,书籍直观有质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能在当下给后辈一些文化指引,他便开始收集书籍,“想着能够修复藏书,扫描成电子书,以便供人研究学习”。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见证历史的旧物。一张上世纪的订婚证,比现在常见的奖状要大一号,纸张考究,图案龙凤呈祥,订婚人、证明人、介绍人一应俱全,比如今的结婚证精致许多。

 

      趣书教你给牛治病 还有60年前时尚杂志

      这些藏书中也不乏一些“趣书”。朱先生拿出一本新中国成立前的手抄本书籍,名为《针牛穴道》,是介绍给牛治病的,翻开一看,甚是有趣。开篇是“考证针牛穴道图形”,画工精美,栩栩如生,精壮的牛儿身上标记了35个穴道;往下,分门别类记载了“牛患水草不通、牛患虫子进耳、颤冷咳嗽、打肋肠结”等数十种牛儿病症;每种病症中,对应一幅病牛体征图画,形象生动,接着介绍如何用中药或生活食材治病。那时的耕牛既是重要的劳动力,也是一户农民家庭的最大财富,给病牛治病自然是大事,《针牛穴道》就记载了运用中医给牛治病的知识。“看这本书,可见中医博大精深,人民也有大智慧。”

 

      “那粉红色用墨绿镶成的起伏绚叠波浪形的连线,平添了不少精彩处……”藏书《秋萍》,记录着上世纪50年代的时尚。这是一家纺织厂于1950年出版的绒线童装特刊,每页刊载一件童装,取名文雅,如“荷花停蝶”春秋装、“燕双飞”花边舞裙,并罗列材料、工具和织法。而每一件童装,都配上一位小模特。模特童真灵动,穿上漂亮的服装,其灵动时尚可与现在的孩子们媲美。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