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现代编辑领军人才该如何培养
2014-11-17 15:23:45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在领军人才选拔方面,到目前为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遴选出三批共799名行业领军人才,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行业人才‘国家队’。”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坚持将领军人才选拔与培养共同推进,在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领军人才培养方面,分别与纽约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举办了以领军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的高级研修班,努力提升领军人才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业务能力。

下一步,总局将进一步加强行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健全培训制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优化培训机构布局,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平台。二是实施“人才+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出版单位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通过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形式,推动产学研合作,形成以人才带产业、以事业聚人才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设立领军人才承担重大出版项目,建立出版精品力作扶持制度,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辑出版名家。

培养造就编辑领军人才,更要充分发挥出版单位的主体作用。各出版单位要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体现科学人才观要求和出版工作特点的人才考核、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切实提高编辑领军人才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高效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利用业内、业外两种人才资源,及时引进,为我所用;要积极探索现代编辑的绩效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健全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对领军人才参加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出国研修等给予支持,优先安排重点人才到关键部门、关键岗位任职或者挂职锻炼,优先安排领军人才承接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三是要保障人才工作的投入。要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观念,切实保障人才工作的各项经费。大数据时代的编辑领军人

 

【核心观点】 “作为编辑领军人只有深深挚爱出版这个职业,才能对事业保持一种旺盛的、昂扬向上的激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有可能在生活中、在读书时随时可能迸发灵感,智慧的火花在瞬间点亮人们的大脑,产生新的创意,才能创新迭出。”

在传统出版业中,只要是能带领一批人、一个团队为了一个目标,策划出一批重大图书选题并能组织实施出版、且在市场反映“两个效益”俱佳的专业人才即可堪当编辑领军人。但当时代发展到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非融合不可的今天,仅止于此则远远不够。

现代编辑领军人应该是精通传统编辑业务、熟悉数字化进程和各种工具,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具体说,现代编辑领军人必须在以下几方面承担重要角色。

第一,是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只有掌握了传统出版精髓又融合了新兴出版技术的精英,才有可能成为现代编辑领军人才,他一定是产生于传统出版业,而不是直接产生于只懂技术不懂出版的IT业。

第二,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者。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连接等创新技术的运用,前提是建立在海量信息资源上。只有努力扩大、拓展、深挖内容资源,做到不仅对已有出版资源的综合、全面、深入、细致地挖掘、整理,还要扩大内容体量,争取把别人的适合我用的资源整合到平台上来经营。

第三,是重大项目的策划者。新时代的编辑领军人一定要能策划出重大项目,只有重大项目才能产生重大影响和重大效益,这也是凝聚团队、让团队围绕项目开展工作的关键。

第四,是重要成果的推广者。新兴出版传播的及时性、交互性、共享性、便捷性和传播方式的全天候和全覆盖等特点以及线上和线下密切配合、互动等,这些都与传统出版对成果的推广和图书的发行相距甚远,当前出版业可以借助技术商和渠道商的平台,形成完整业务链,这也是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恰当选择。

第五,是勇往直前的创新者。要胜任以上职责,除了道德素质过硬、引领作用显著、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等,还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有胆有识,敢于创新、勇往直前。领军人与领军人才

 

【核心观点】 “领军人才不是凭学历和成绩,也不是靠组织钦定,而是靠领军人建功立业来证明自身的价值,靠领军人高尚的人格魅力来证明其木秀于林,靠领军人著书立说来赢得美誉。”

领军人与领军人才,是近年来各行各业在评价人才时所使用的一句术语,现有的工具书中并未收录。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估计是从军事术语中借代而来。分析这个动宾词组,领军人指带领队伍之人,无论带领多少人,均可如此称呼。如果借用到出版行业中,一个编辑部一个出版社的负责人也可称为领军人。但作为领军人才,则必须是领军人中的佼佼者,是整个行业中具有风向标作用的领袖人物。从领军人到领军人才,一字之差,从内涵上看是一个质的变化。

领军人才从工作性质上区分,应分为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如果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他们应当曾经领导过一个或多个成功的企业,并且该企业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标杆地位。在管理实践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完全可复制的规律。做到这一步,他们必须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领导艺术、领导方法,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团结同事共同奋斗的开阔胸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远者如陆费逵、张元济等,近者如聂震宁、陈昕、王亚非、龚旭光等,皆可称为领军人才。如果是专业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有一系列成功的出版范例,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著述。远者如巴金、叶圣陶等,近者如周振甫、钟叔河等,才可以称之为领军人才。古人在评价成功人物时,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今天出版业用来要求并评价领军人才,也基本是适用的。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培养领军人才,其初衷是应当嘉许的。但领军人才是不是可以培养出来,却值得探讨。是否是领军人才,或者具有领军人才的潜能,是靠实践和时间来检验的。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重用一个没有学历和文凭的王云五,是因为他十九岁即担任中国新公学的英文老师,因为他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和教育部专门教育科的科长,胡适了解他的才学因而才向商务引荐了他。商务印书馆在他领导下取得的骄人成就又证明了王云五确实是一个出类拔萃之栋梁。出版融合趋势下如何培育英才

 

【核心观点】 “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大变动的时代,热爱编辑事业,坚守传承和复兴中华文化的使命,充当中国人的文化脊梁,从心底保有对出版工作的神圣和纯粹、坚定和坚持,仍是现代编辑之魂。”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环境空间下,现代编辑人才与传统编辑人才相比,有什么不同?

首先,要把塑造编辑高远的事业境界与文化责任感,作为现代编辑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无论承载、传播方式怎么样改变,编辑出版的基本角色和地位仍然是内容提供者。要让编辑始终认识到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出版单位是企业,必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编辑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文化的自觉、自信,要把握好度,不能因为市场的喧哗、利益的诱惑而失守底线。

其次,要创新现代编辑人才的组建模式,规模性培养、拥有人才。通过资本运作为传统出版植入互联网基因,进而从全方位融合的层面,培养、拥有现代新媒体出版人才,就是一个好办法。现代编辑人才同时应顺应时势之变而变化。出版融合时代的编辑核心竞争力,是用户和平台思维、资源整合、发现创新、内容甄别、资本运作和技术实现的能力;要求编辑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再创作和内容生产流程再造能力的培植,跨学科思维、全媒体思维、统筹全局本领的掌握。

再次,要走出去,贴近前沿和先进,借用国际国内高端力量,培养现代出版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出版单位在编辑培养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办培训班、老编辑对新编辑“传帮带”“导师制”等。此外,出版业更要尽可能让合适的人才去直接感受与触摸国外先进的出版理念与成果。

最后,要用制度、平台和环境去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性、持续性,要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稳健、持续的政策保障,需要竞争的环境,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同时,企业也需要赢得员工持续的热情和忠诚。只有氛围越来越好,土壤越来越肥沃厚实了,现代编辑领军人才能不断地成批涌现出来。出版须符合群体利益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于殿利

【核心观点】 “出版活动是人类独特和伟大的发明,是有目的的组织行为,其目的是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促进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的社会共识的形成,任何出版机构的出版活动必须符合群体利益和组织原则。”

长期以来在国际出版界和学术界流传着一种观点,即出版是一种个体行为,体现的是公民的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是所谓的“天赋人权”。这样的观点给我国的出版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甚至思想混乱,直接影响着出版的秩序。其实,这样的观点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具体的历史实践层面来考察,都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凡事从根儿上说最具有说服力,出版的根儿要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之所以形成社会,之所以形成社会的各层级组织,包括从家庭到企业和非赢利性组织,再到城市(最早的国家形态)和国家,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单个的人只依靠一己之力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一个人不消说无法抵御洪水猛兽,可能拿小至蚂蚁的生物都没有办法,所以人必须以群居的方式,必须以结社成会的方式团结起来,取长补短,以群体的力量和智慧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这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私权利与公权利之间的博弈。

个体利益存在于群体利益之中,私权利存在于公权利之中,离开了群体利益个体利益便无法得到保障,离开了公权利私权利也同样不可能得到实现。关于这一点,启蒙时代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早就有过清晰、精辟的论述。在这里不由得想起卢梭的两句名言,一句是“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处于枷锁之中”;一句是“自由首先意味着责任”。卢梭所说的“枷锁”无疑可以理解为公民共同体的权利和利益对公民个体行为的规范,他所说的“责任”就是公民对公民共同体应担负的责任。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权利同样应当遵循这个规范,同样应该遵守这个责任!出版的责任除了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在此基础之上,促进积极的社会共识的形成,用思想推动社会进步。领军人的类型及其能力

 

【核心观点】 “编辑团队需要‘领头羊’——现代编辑领军人。他是优秀出版物的策划者、重大出版工程的主力骨干、出版企业的业务精英,编辑队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主要的纸介质出版物——图书出版,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与挑战,但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作为编辑的“领头羊”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充满信心,通过更新观念,提升自我,融传统现代于一体,真正成为现代图书编辑领军人。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接触,现代图书编辑领军人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及其能力。

一、策划创新型。其能力表现在对图书市场反应极为敏感,具备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善于无中生有、花样翻新。能及时捕捉读者需求,及时策划出新选题,将选题变成图书,并在合适的时间向广大读者推出。

二、交际攻关型。其能力表现在广交方方面面的朋友,人脉资源极为丰富。尤其能熟悉一类或几类作者创作情况、研究动向,以及在读者心目中和主流媒体上的地位与影响。能通过各种方式与作者经常保持密切联系,悠游于这些作者和有策划实力的文化公司、工作室之间。

三、组织协调型。其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协调。对重大图书出版工程和丛书、套书的出版,从组织编委会到调度每位作者,从安排编辑力量到布置印刷、发行,都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按计划、按进度、步步推进,如期出版。

四、案头加工型。其能力表现在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文字功底,作风严谨,耐得住寂寞。在案头加工中,咬文嚼字、一丝不苟,从内容到版式、从标点符号到数据表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争尽善尽美、杜绝硬伤。一旦发现稿件不当之处,无论名家还是新秀,都能抓住要害,引经据典,平等对话,纠错正讹,让作者心服口服。

五、复合全能型。其能力不仅集上述四种能力于一身,同时具备以下能力:一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融合等高科技手段,使编辑工作现代化、编辑产品多元化;二能熟悉市场营销、书籍装帧、印刷知识、成本核算,成功运作重大出版工程与畅销图书。这就是当下出版界推崇的具备综合编辑能力的复合全能型编辑领军人才。邹韬奋与现代编辑领军人

 

【核心观点】 “要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编辑领军人,还需要有一个能够得到充分信任、能够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而这种环境是由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使命感,有惜才爱才品德的‘伯乐’营造出来的。”

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的价值,通过历史的洗礼以后往往更加为人所看重,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价值在当代仍然被赋予深刻的意义。

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的办刊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引领社会进步”的办刊思想,“竭诚谋读者利益”的服务精神,“事业性与商业性兼顾”的经营理念,团结、爱护同仁的高尚襟怀等。这些特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编辑领军人的内涵将会有很大帮助。

现代编辑领军人是一个编辑团队思想的灵魂。邹韬奋所具有的改造社会、服务人民的文化理想,“站在社会的前一步,引着社会向着进步的路上走”的编辑思想,使他把《生活》周刊办成了一个宣传进步思想,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名刊。现代编辑领军人不仅仅是编辑中的佼佼者,更应该是一个编辑团队精神的核心、思想的灵魂,不仅要在编辑工作中有建树、有追求,更要为这个团队的建设和事业的发展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现代编辑领军人需要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邹韬奋把《生活》周刊比喻为“花园”,把自己比喻为“花匠”,而把中华职教社比喻为“园主”,通过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华职教社主任黄炎培的充分信任才是《生活》周刊得以发展壮大的第一关键因素。

编辑领军人是出版家的后备人才。邹韬奋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生活》周刊时期。邹韬奋在中华职教社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第二个阶段是《生活》周刊时期。他把《生活》周刊办成了一代名刊。第三个阶段是后《生活》周刊时期。这一时期,生活书店出版了大量进步书籍和多种进步刊物,建立了全国发行网络,成为进步出版、红色出版的生力军。从以上三个阶段可以看出,邹韬奋是在努力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民族解放的过程中,逐渐由一名平民知识分子的编辑成长为一名出版家、革命家的,而邹韬奋在主编《生活》周刊这个阶段,正是他由编辑成长为出版家、由平民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