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出版,质量为命!”“质量有问题的图书,赚一个亿都不能做!”“像珍爱生命一样珍视质量。”“做书就是做细节。”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的质量观,影响了一大批接力人:
——校对部主任张琦峰常常在接力社某个新书发布会后到白冰办公室给他纠正发言中某个字的发音错误,接力社上下“咬文嚼字”之风可见一斑;
——在引进出版“第一次发现”丛书时将书中胶片的尖角改为圆角,是为了防止划伤孩子,该丛书出版方法国伽里玛出版社称接力社此举想得比自己都周到;
——印务人员在印刷车间用力拉扯纸张,为的是检测用纸质量如何、锁线是否牢固;
……
“有些质量瑕疵在别的社不是事儿,在接力社却是事儿。”一些在其他出版社工作过的编辑感叹接力社对质量要求的严苛。在大家看来,在出版周期日益缩短、出版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对图书品质的坚守丝毫没有松懈,源于接力社领导团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
白冰将自己对图书质量的看重自嘲为“病态的执着”。在他看来,接力社就是要出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而优秀体现在创新的选题上,“从作品到编校、印制,都应该是一流的”。虽然取得了6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超1亿元、4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达3000万元~7000万元、5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达2000万元~3000万元的骄人市场战绩,但在下达2015年重要任务指标时,除码洋、利润等经济指标外,白冰特别强调在“内容质量、创意策划文案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及出版印刷质量”方面要有全面提升。
这个全面提升,首先体现在“选题创意、策划工作下沉”。在白冰看来,出版工作的起点和目标都是读者,真正的选题创意在读者当中,他反对编辑用简单的个人直觉代替读者调研的“我以为……”,而希望听到编辑认真做完调研工作后的“学生认为……”“老师认为……”“家长觉得……”。因此,他要求选题创意策划要下沉到幼儿园、学校、图书馆、家庭中,要始终以满足读者多元化刚性阅读需求作为重要依据。“选题好不好、有没有儿童趣味,孩子说了算。从读者中来,才能真正做到出版的图书是读者需要的、是能够起到引领阅读的作用的。”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出版如何变革,接力社始终坚持设置独立的审校部对图书质量进行全面管理,2014年更设置专职副总编辑负责图书质量的管理。对于重点项目,白冰则对选题论证、图书策划、文案撰写与审定全程把关,甚至对每本书的每一个内容提要、广告语都反复推敲、不断“枪毙”直到满意为止。
“内容和导向存在问题,可以一票否决”,这是接力社社务会赋予审校部的“尚方宝剑”。实施精品战略,接力社的做法就是:图书质量管理从选题论证与审核做起,贯穿出版流程始终。而且,编校分离、编校互补,这样的原则在接力社从来没有动摇过。早在2001年,接力社就建立了选题的三级两次论证制,近年来更进一步要求审读人员参与选题论证会,从源头把关。审读人员提前介入,除了把握好导向关和内容质量关外,对系列套书的后续作品出版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审读人员在后续选题的论证过程中,把已有稿件中存在的问题都提出来后,作者在后续的作品创作中就会注意规避。
白冰曾说:“人类文明的传承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传递。在图书出版的接力赛中,既需要爆发力,也需要持久力。”如果说接力社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源于童心澎湃成就的爆发力,那么,他们对出版质量的严格以求则是维持永续发展的持久力。在这场接力赛中,每个接力人都是永不止息的奔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