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破解标签印刷质量管理迷局
2014-09-11 08:33:10  来源: 科印网

北京凌云为您破解标签印刷质量管理迷局

近几年,标签印刷行业逐渐呈现微利的态势,据统计,2013年,标签印刷总产值300亿元,利润率仅为15%左右。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的上涨,其二是印刷工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印刷品的成品率和材料损耗。微利现象预示也促进着印刷行业的转型,传统印刷企业必须从生产型向技术型转变,实现质量管理从粗放化向精细化的转变,否则印刷企业只能处于不断压缩利润空间的境地,但是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并非易事,印刷企业容易走入质量管理的迷局。

面临质量难题挑战的印企,如何走出迷局?8月27日,在第十届环球标签·中国峰会上,北京凌云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客户经理李宁,对印刷质量管理这盘大棋进行破局,分享行业先进的质量管理解决方案。

在向精细化质量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技术提升无疑是重要方面。传统的人眼质量检测方式,只能应对有规律和连续性缺陷,很难发现偶发性缺陷,无法避免连续废和保证出厂质量。对于高反光等特殊材料的质量把关,更是差强人意。印刷质量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就会加剧终端用户退单的风险。

北京凌云提供的自动化质量管理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检测效果和效率。它不仅帮助用户提高产品出厂质量,减少废品率,还能够减少人力成本压力。通常情况下,一台检测设备的效能相当于3名质检人员,一天两班则可减少6人,按人均年工资4万元计算,每年可以节约24万元用工成本。帮助印刷企业有效降本增效。

面对终端用户对于不同种类的标签提出的差异化质量要求,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北京凌云李宁经理为大家进行解读。首先,对于不同用途的标签,检测需求存在差异,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才能为其量体裁衣,提供最优的设备选型方案。例如,电子标签比日化标签对于成像精度的要求高,因此电子标签的质量检测通常配备双相机检测系统,以满足更细微的缺陷检测。其次,对于不同效能要求的生产线,北京凌云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例如,检剔分离工艺实现检测过程不停机,检测和剔废环节分别在两个工作平台上完成,避免一个平台同时完成两道工序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检测设备在检测的过程中,将缺陷信息和缺陷图像等数据进行保存,Review剔废平台自动下载缺陷数据,并完成缺陷筛选和剔除环节。这一方案大大提升检测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缩短印刷企业的交货期,并且提升交付质量。

提升印刷质量管理是企业走出微利局面的重要途径,北京凌云始终致力于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质量检测解决方案,帮助印企走出质量管理迷局,实现降本增效,最终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