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绿新衣”有待努力
8月30日,记者来到北京图书大厦教辅专区,看到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购买教辅材料。在印刷质量上,优质标准的纸张应该是光洁、有韧性,然而翻阅一些教辅图书时记者发现,有些纸张很薄,柔韧度差。“这样的材料,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很容易被翻破。”一位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即将读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说。
问起这位家长对于“绿色印刷”的认识,这位家长向记者坦承,对“绿色印刷”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教辅图书的印刷质量可以说良莠不齐,但课本质量是能够保证的。虽然到9月1日正式开学以后才能看到具体的课本质量,但就往年的教科书来看,孩子的课本看起来印刷精美,课本封面的色泽、纸张的手感还不错,没有不舒服之感。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六年级语文教师孙健权告诉记者:“我们的课本颜色呈豆绿色,不是那种刺眼的白。手感也不错,感觉上应该没有加漂白剂或者是荧光剂。
相对于高年级学生,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科书对于纸张要求更高。较传统印刷而言,不论是工艺还是原材料使用,绿色印刷的成本显然要高一些。比如,环保印刷材料中的油墨、胶、纸张等市场价格都比一般产品高出不少。而国家对于教科书的价格是限定的,这就涉及相关出版社对于环保投入和教科书成本之间平衡的问题。在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近年,其美术、音乐、科学等小学科都在推行循环教科书的使用,教科书背面印有中国环境标志的圆形图案,下方印有“绿色印刷产品”。但问题在于这种“绿色印刷产品”并不耐用。“循环教科书的使用,一般是那种不太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在专业教室上课的学科。比如,我们的科学教科书,一个年级6个班都用这一套书,都在科学教室用。”该校科学老师王胜男说。
学校之所以推行教科书的循环使用,一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二是在学生当中树立环保、节约、低碳意识,但是在循环教科书的日常使用中发现,本来是为了倡导环保,但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使用教科书大都不懂得爱惜,所以常常出现一个学期还没上完教科书已经烂得不成样儿的情况。该校教师表示,本来是为了倡导环保、节约,可是教科书的纸张、装订各方面,并不是特别符合循环教科书的使用标准。“低年级的小学生使用教科书,不像高年级学生那么知道爱惜,如果能用特殊的纸张,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撕不烂,不容易磨损,这样的课本应该更有利于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