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文化》正文
全媒体时代记者的“跨界”尝试
2017-09-27 08:57:4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丰富,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工具催生了传统媒体与移动媒体的深度融合。为了优化信息内容与新媒体工具的结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如今,全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地市报改革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在转型期,传统媒体记者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升级,成为融合时代下的全媒体记者,对于传统媒体记者而言,是一个新命题更是一个考验。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全媒体记者或将成为传播趋势中新的“生产力”。

开启多平台呈现“开门红”

现在,各地市报在融合上下足功夫,首要任务便是完善硬件设备,开启各新媒体平台,对传统报纸、电子报的内容传播进行有力补充。于是,多媒体平台同时发力,普遍呈现“开门红”的好现象。有关内容生产这项主要任务,对于长期与纸和笔打交道的纸媒记者来说,并不是难事,初期,各平台的内容浅造也能达到传播需求。然而,当更多新颖的传播手段不断涌现,比如视频直播、微视频、H5、虚拟现实等,对于仅作内容浅造的地市报从业者提出了挑战。从丰富内容和差异化二次传播的角度而言,这就要求从事一手信息采集的全媒体记者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

打造过硬队伍夯实“地基”

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和设备是媒体改革的基石,完善硬件后,人才队伍的培养,即是重中之重。打造素质过硬、能打硬仗胜仗的全媒体记者队伍便成为地市报在融合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为全媒体发展打牢“地基”的重要一步。

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地市报花大力气进行培训。以让纸媒记者走进视频直播的镜头为例,这就要求从未与动态画面打过交道的纸媒记者学习出镜要求,比如注意仪态、掌握直播对话技巧、熟练使用拍摄设备、学会用画面说话甚至视频录制后期的剪辑等,通过多方面培训使记者从“纸上”走出来,成为多面手,甚至“亲民网红”。因此,从幕后的文字走入幕前的画面,这对记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跨界转变。

我们都知道,在多媒体的阅读时代,信息泛滥、优质内容稀缺是传播环境中一个突出现象,十分不利于传播环境的净化。不过,地市报因其党报身份,具有的公信力和权威形象是其核心优势。因此,当记者转换身份成为全媒体记者后,因其在党报、都市报中沉淀的文字、思维特性,再依托新媒体工具对内容进行差异化二次加工和传播,依然能够保留优势“基因”,并且做到个性鲜明。

不断尝试收获肯定与信心

以乐山日报社为例,在全媒体矩阵建立后,积极适应传播趋势,进行多样化传播,报纸、数字报、微博、微信等各平台优势互补、相互渗透。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中,视频直播是一次创新的尝试。由全媒体记者担纲主持人走进会场,解说、采访、答疑,直播的同时与网友互动,甚至做到现场采访外国友人无翻译无障碍交流,让信息内容得到立体化呈现,视频直播受到网友的转发、推崇和肯定。可见,在“人人都是受众和传播者”的时代里,传统主流媒体对于信息内容的发布具有无可撼动的权威性,“改头换面”的创新形式让内容变得丰富、鲜明、轻松,不得不说,这是传统纸媒记者变身全媒体记者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地市报的全媒体记者因不断掌握精通各种技能,建构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在融合式报道传播中,发挥所长、施展能量,高质量完成全媒体报道,已成为地市报在全媒体传播趋势中的新的“生产力”。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