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文化》正文
大数据捕捉青年阅读偏好及内容供需
2017-05-08 10:32:54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用大数据技术追踪阅读行为,让“互联网+”在内容生产和消费领域深层次应用,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日前在2017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首发后,受到出版和阅读机构等多方关注。

记者了解到,该指数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与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BBD)联合开发,通过抓取中国青年群体在各类阅读渠道的阅读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青年人的阅读偏好,发现阅读偏好的变化趋势。

指数勾勒青年阅读变化

在首期发布的《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报告》中,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把青年范围限定为14—35周岁。《报告》创造了“阅读域”概念——有相关阅读元素的标签集合体,含体裁、题材、地域、时间、性别等多个维度。《报告》同时引入了“社会必要消费时间”概念——现有的社会正常交往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交往范围和形式下接受某种价值观念所需要的消费时间。此外,阅读指数还精准界定阅读时长,将“阅读行为”界定为既包括对传统书刊的阅读,也包括在数字终端上的阅读。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由需求指数和供给指数两个维度的数据构成。需求指数体现了青年在阅读时主动的偏好变化情况,供给指数体现了内容供给方主动提供给青年的阅读内容变化。青年阅读倾向发生了什么变化?文化机构提供的内容能否满足青年需求?阅读指数对问题的分析,为把握和引领青年阅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供了重要依据。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青年阅读的形态与业态、心态与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读报告时,项目策划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阐释说,阅读指数提供了全价值链“指数观”,而这种“指数观”是破壁、跨界的,也为打通所有内容形态与业态、心态与生态提供了思路、逻辑和智慧。指数致力于勾勒阅读变化的轨迹,找到能够贯通阅读变化之弧的“轴线”,帮助内容供给方找到“以变应变”的核心能力建设之路。

为内容投资构建科学体系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提供了一种制定并使用“标准阅读域”的技术标准范式、数据能力和指数逻辑。它从8000个标签的组合中推算出1000个“标准阅读域”,作为计算青年总阅读属性和阅读偏好变化的抓手。皮钧介绍说,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所有阅读属性,从而为衡量中国青年阅读的变化、趋势和程度,提供了“相对”的指数标准。

记者了解到,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旨在通过数据、算法和指数重构一个映射中国青年的“表达框架体系”,帮助所有人直抵中国青年当下和未来正在发生着的框架体系演变和重构运动,进而重塑一个切中中国青年的“认知框架体系”。

为达到以上目标,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构建起三大指数标尺:衡量中国青年阅读“基本面”和变化中的“热点潮流”的标尺,衡量中国青年阅读“文明的母体”和“信息、知识与思想的碎片”的标尺,衡量中国青年阅读“社会必要消费时间”和“饱和度”的标尺。这三大标尺构建了在中国青年阅读潮流和精神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系统。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直接考量内容产业的“内容创生、内容传播和内容投资者”,捕捉中国青年需求暗流的“牵引力”,内容供给的“开发力”,以及寻找需求—供给“最佳匹配和对接”模式的“抽象力”。由此,皮钧总结说,阅读指数为内容产业提供了市场逻辑和商业前景,为内容投资构建了一整套科学的预测、应用和估值体系。

提供精准全面数据服务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研发和筹备时间历经半年时间,从书刊、PC端、移动端爬取数据总量超过100万条,这是记者从中国青年出版总社、BBD两家合作开发者获悉的数据。不仅准备工作严谨,此次指数发布后,双方还将收集各方反馈,并扩大爬取范围和数量,不断完善和丰富指数的信息量。未来指数将以两个月为频次按期发布在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官方网站上。

继中国青年阅读指数之后,中国青年出版总社、BBD还将研发出版机构影响力指数、作家影响力指数,继续在青年阅读领域深耕细作,全面追踪青年人热衷的热点话题、题材类型,深度捕捉青年人的思想情报与价值观念,为青年阅读产品的消费与供给提供精准、全面的数据服务。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