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文化》正文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脉搏
2016-12-28 08:19:0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当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文化引领时代之先,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部署之下,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出版走出去也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家与地方加大了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力求全面、深入、客观、准确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让世界触摸到中华文化脉搏,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狠抓出版物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出版物的传播效应,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更致力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近年来主动申报、开发了一系列走出去项目,持续关注相关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在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讲好中国故事 加强内容建设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突出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上海人民社始终坚持主题出版与传统出版并重,既要把握主旋律出版物对提升当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促进作用,又要兼顾传统文化出版物对加深中国文化积淀的意义。

(一)加大主题出版物力度,勾勒中国当下时代特征。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早在2006年伊始就开始提前谋划,主动出击,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开始策划推出一套全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丛书,决定以招投标的形式面向全球华人学者招募候选作品。2006年3月,该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大半年的反复筛选和论证,确定了丛书的课题,约请的作者兼顾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格致出版社于2008年年底集中推出“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即刻广受关注,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荣获第九届上海优秀对外宣传品、对外新闻作品及外宣项目“银鸽奖”图书出版类一等奖。丛书英文版的翻译出版工作在中文版开展之初就已启动,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美国圣智学习出版公司签约。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由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共同组织举办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09)”大型中外经济学家论坛。出席论坛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等中外人士纷纷对“中国奇迹”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和展望。

中国的崛起影响着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我们连续出版了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张维为教授的“中国三部曲”——《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作者以独特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含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中国三部曲”一经推出即广受市场好评,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四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奖等殊荣,迄今已累计销售上百万册。其成功走出去,是建构中国话语的新尝试,也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评论中国和世界,以中国话语与西方沟通的典范,目前已成功授出8个语种版权。

此外,还有一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图书成功地实现了走出去,如由美国斯帕格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版《中国贸易运行报告2011年版》《中国贸易运行监控报告2013》《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新加坡世界科技公司即将出版的英文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已授权美国双世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版《中国与二十国集团》,这些图书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很好的解读和参考。

(二)深化传统出版物内涵,描摹中国悠久文化传统。

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要求。由株式会社光生馆出版的日文版《方言与中国文化》,由美国斯帕格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版《中国园林文化史》《中国长城史》《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岩画考察》《中国史前神格人面岩画》,以及已成功授权即将出版的韩文版《中国宗族史》(韩国民俗苑出版社)、韩文版《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日文版《古典禅研究》(株式会社汲古书院)等图书关注于中国传统文化,从不同角度解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与传承流变,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

《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则以经典文本为依托,在当下的中国语言体系中,用讲历史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以中国传统阐发现代思想,可以说是用现代人的思维去阐释古人的智慧。该书出版后,引起理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该书于去年初版,今年韩文版已授权给韩国一家出版公司。

创新方式方法 提高传播效果

在加强图书内容建设的同时,如何让国外读者想要读、喜欢读、读得懂这些内容,并产生良好的效果,也是中国出版走出去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当下,只有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才能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闪耀世界。上海人民社不断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图书的传播效果。

(一)深入研究出版现状,切实制定出版策略。

首先,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避免千篇一律。在策划“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之初,我们和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一起发起了“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通过媒体联合向全国发布了课题招标与申请指南,面向海内外优秀华人学者进行公开招标,同时聘请林毅夫、樊纲、史正富、陈平等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工程指导委员会,负责课题申请书的遴选、研究工作的指导、咨询和研究成果的验收评定工作。像这样全球招标、全球发行,研究及出版一体化运作的大投入项目,在国内学界及出版界尚属首次。该丛书英文版的翻译工作除了部分由作者担任外,我们还采取向高校以及专业翻译机构招募的形式,严格要求应聘者英文功底深厚,具备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科背景。上海人民社推出的一批聚焦于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的研究专著和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正是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让世界更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因此针对性强、实效性显著。

其次,贯彻“时度效”要求,注意把握好出版节奏、力度和时机。上海人民社始终合理安排出版节奏,提前策划,适时在重大时间节点推出相关图书,并精挑细选其中一部分既有鲜明中国特色,又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图书作为走出去项目,稳步推进相关图书的后续效应。2015年2月,我们推出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该书是中国首部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学术专著,简明扼要地介绍目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布局与未来发展前景和挑战。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同年9月,该书英文版版权很快就成功授出给新加坡世界科技公司,今年8月又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同时,我们还在积极联系该书其他语种版权的输出工作。

(二)着眼国际读者阅读习惯,提升对外话语表达能力。

我们在策划《中国震撼》英文版时,特地请作者张维为对英文版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大体上,英文版和中文版内容变动的比例是“三七开”:70%是原文的翻译,30%为改写、重写或调整。英文版的书名改为The China Wave: The 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震撼”一词,既指外部的震动,也指心灵的撼动,英文中没有恰当对应的词,最后选择了The China Wave(“中国浪潮”或“中国大潮”)作为主标题,副标题则直译。内容方面,中文版的八章改为英文版的六章,中文版前五章内容大致未变,因为这是本书的重点,也是外国读者最感兴趣的。后三章在英文版中压缩为一章,对涉及中国与印度、东欧等国比较的章节作了调整和删节。此外,英文版还增加了2011年作者与美国学者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在国际论坛上的辩论,并以“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为题收尾。经过调整后的英文版更适合西方世界读者的口味和阅读习惯,在2012年伦敦国际书展上全球首发。

(三)广泛借助交流平台,持续扩大传播范围。

第一,积极申报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如《中国震撼》(英文版)列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岩画考察》(英文版)和《外交评论》(英文版)列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项目,《中国贸易运行报告(2011年版)》(英文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英文版)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英文版)和《中国史前神格人面岩画》(英文版)列入上海版权走出去扶持资金资助项目。

第二,与国内外人士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围绕“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英文版的首发,我们在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举办了中外经济学家论坛“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09)”。2012年伦敦书展上,我们举办了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重点项目“中国道路国际高层论坛”。论坛邀请到前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经济学家陈平教授,英国《金融时报》外交事务首席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等国际学术界、媒体界、政策领域的精英到场,众嘉宾发表精彩演讲,并展开热烈讨论。2012年6月20日,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中国震撼》(英文版)举行了专场研讨会,张维为作了题为《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主旨演讲,与会学者与张维为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对话。2015年美国书展上,《中国史前神格人面岩画》和《中国岩画考察》作者宋耀良作了题为“人面岩画:从中国到美国”专题演讲,演讲结束后,一些外国读者仍意犹未尽。

第三,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方式,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走出去格局。2014年12月14日,张维为教授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作了主题演讲《在全球比较中看“中国模式”》。这场演讲后来被剪辑成短片《中国信心》,在优酷上线后当日点击量突破百万次。

近年来,上海人民社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并在一系列实践中找到了方式方法。编辑在工作中逐步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格局,个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出版社在各种扶持项目、交流合作中,增强了走出去的底气,提高了知名度。正如今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人民日报》的专业评论所指出的,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径越来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学汉语教材的“老三样”,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当代价值观等题材,已经成为了新的版权输出热点。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着手推进《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凝聚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协商民主的逻辑》《论人民民主》《弯道超车: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当代中国外交简史》等主题出版物走出去工作。在一系列的走出去项目中,我们逐步提高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发展活力、综合实力的能力,积极探索用通俗的表达、专业的思考组织内容,用中西对话的方式做好营销推广,借助媒体的力量,让主题出版物在西方世界找到新的市场,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