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文化》正文
非遗传承需“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6-09-19 08:08:0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近年来,非遗保护在我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如非遗项目的申报、传承人的评选和培训、各类展览的开设等,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福建连城四堡雕版印刷技艺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不但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在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上建立了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培养了代表性传承人,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笔者借用三位画家的话来表述观点。绘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原意是可以学习他的绘画风格和技艺,但不能一味模仿。引申到非遗保护上来,四堡雕版印刷技艺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但并不能原样照搬和复制。古老的技艺多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积淀,由于地域、门类和项目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所以在传承保护过程中的做法也应该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果照搬或克隆某一个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非遗保护可以从现有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当中汲取有用的东西,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走自己的路。

清初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讲的是中国画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发展。对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要原汁原味地加以继承和保护,不使其在工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丢失。工艺美术类的非遗技艺传承要能够反映出历史上的最高艺术和技术水准,做到不变味、不走样。

但保护不是唯一的目的,还要传承和发展。许多非遗技艺历史久远,在内容、题材、形式等方面都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在不失去核心技艺,保持“基因”不变、文脉不断的基础上,非遗技艺更要融入时代的元素、反映时代的面貌而有所创新。

这种创新既不能使原生态的技艺失去其特色,又不能墨守成规,落后于时代发展。创新时,在装饰形式、内容和题材上多作探讨,充分尊重和发挥设计师的创意,结合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进行再设计,以满足不同层面、不同品位人群的需要,使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让人们认识、了解和使用它,在应用中活态传承。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说过“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的话。他颂扬的是竹子的坚毅和顽强。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要有这种精神,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追溯本土文化的根源,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仅需要大众的关心和支持,也要有好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从去年开始,文化部已委托国内相关艺术院校进行非遗技艺的培训工作,提高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笔者看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使之成为全民族的自觉行动,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