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从精益到智能,实现数字化管理
2018-06-19 08:22:32  来源: 印刷杂志

      信息化、自动化、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印刷企业要如何做到化之为己用?

 

      弄清楚这些貌似高大上的词的含义对企业实际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针对印刷包装企业的实际情况,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信息化是指将企业的信息流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和技术进行管理和使用;自动化就是不用人来做;精益化是指运用精益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持续优化流程,减少浪费;智能化是在前面几个“化”的基础上,系统自身实现最优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数字化放在最后说,这是印刷企业要从精益到智能中最应当做到的,本文重点说一说数字化。

 

      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2000强企业中三分之二的首席执行官都将数字化转型放在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知名大数据公司Teradate天睿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辛儿伦在接受《世界经理人》杂志采访时提到,“在数字化世界中,客户都期待着自己的请求能够立即获得反馈,他们不会再等待数天、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所以,数字化时代的响应时间应该以秒甚至毫秒为单位。如果企业建立了客户第一的制度保障,基于这种情况,要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在数据分析中部署拥有实时分析功能的系统,尝试用人工智能实现决策,这样的自动化流程可以带给客户最好的体验和价值。”

 

      具体到印刷包装企业的日常实际,可以看这样一个例子:当客户通过网上询盘,要求业务人员提供准确的价格和交货时间时,企业整体的反应速度将成为能否赢得商机的重要武器。设想一下理想状态:业务人员(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收到询盘的同时,信息已经进入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并同步进行运算,通过ERP中的报价模块核算出不同批量、不同材质、不同结构、不同收货地点的价格以及价格的组成:通过供应链管理SCM系统获取材料供应商和协作供应商的反馈信息;通过生产执行管理MES系统给出不同下单时间条件下的交货时间……这些工作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当业务人员还在与客户确认相关信息时,关于询盘的回复就已经反馈回来,业务人员再确认一下就可以提交给客户了。而此前,这样的反馈通常需要一两天的核价过程,最快也要1~2个小时。在几秒钟之内就搞定以前需要较长时间的核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业需要对运营模式进行再造。对于不通过网上开展业务的企业,这样的能力同样也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体验感受。对外部客户是这样,在内部部门之间也应当是这样。

 

      当下的印刷行业,不知道有没有印刷企业能够做到上述水平,但在其他行业中,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成熟应用了,这就是数字化的典型表现之一。数字化不是信息化,二是在信息化和精益化的基础上,推动企业整个运营模式的转变。印刷包装企业要想跨越从精益到智能的鸿沟,最应当做的就是数字化。反观现实,很多印刷企业在精益管理和信息化方面才刚刚起步,离实现数字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这些企业也有后发优势。就像西方国家用一两百年时间走过的发展道路,中国可以在几十年内走完一样,关键在于可参照的对象不同,很多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在现今智能化建设的大目标下,印刷企业完全可以将这几个“化”统筹考虑。

 

      那么,要实现数字化,印刷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深化精益管理,另一个是充分用好ERP。能够做好这两个方面,则后面的工作自然会水到渠成。

 

      印刷企业必须做好精益管理,这个已经不需要论证了。因为市场同质化竞争表面上是拼价格,实际是拼成本控制,而且是全面的成本管理。精益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成为印刷企业最有力的的成本控制武器。用好“价值流图(VSM)”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它能够将诸多管理要素凝聚到一个观察维度(时间),为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供直观依据。管理者可以通过它,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中的时间分布,从而找到最需要改善的点。

 

      充分使用好ERP是对印刷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最低要求。流程改善方面可以通过精益管理来实现,然后固化到ERP中。而同样重要的是存留在ERP中的大量数据信息,哪怕是缺失的、错误的、不及时准确的信息都可以呈现出诸多必须整改的问题。很多问题整改起来并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被放在阳光下。仅仅堆砌数据是毫无用处的,必须形成经过分析的报表,分别定义出各个管理层级中负责人应当关注的内容,并每天让大家看到才行。做到这个程度的企业,就可以进入数字化建设的深水区——运营模式的转变。

 

      信息化和精益化是智能化建设的基础,这已成为行业共识。将数字化与信息化区分开来,是为了更清楚地帮助印刷企业规划智能化建设的路径。业内有很多知名的印刷企业在精益管理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可以加快全面数字化的步伐。通过数字化,为印刷包装企业扫除从精益化到智能化过程中的障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