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夯实“四个坚持”打造主流融媒体
2016-08-16 08:16:22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通过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应用互联网思维,融入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内容、技术、人才、平台等资源的共享互融,不断探索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的扩展路径。

坚持以正确导向为核心

抢占舆论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掌控宣传思想阵地,这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前提。当前,随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新平台不断发展,在海量的信息、多元的传播中,虚假信息不断出现。人人都是自媒体,传统广电怎么办?这就要在舆论传播中发挥广播电视引领导向的定海神针作用,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采编制播中更讲究规矩,在宣传报道上更符合要求。

近年来,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通过投入资金、引进人才和对外合作并举,相继建立了中国淮海网视听网络平台、“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无线徐州”微信公众号、“徐州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上集团所属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和广电报各栏目(节目)所办的微博微信,融合成了强大的新媒体矩阵。2015年年底,徐州广电集团重点对新闻头条进行精心策划,挂牌推出《今日头条》《大事早闻》等专栏,围绕市委、市政府已经决策、正在实施、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事项,开展深度政策解读、进展追踪和前景展望。同时,栏目微博微信、集团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第一时间跟进、第一时间发声,抢占舆论制高点,更好地发挥了城市广电正确、及时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坚持以要素融合为先导

汇聚宣传合力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400多家传统媒体办了网站、出了网络版、推了客户端。尽管融合大潮汹涌,但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媒体的所谓融合,只是在传统模式上的“相加”,只是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增加新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却没有融入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城市广电在融合的探索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媒体融合绝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发展中,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的快速传播手段,新媒体吸收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优势互补,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媒介资源以及人员、技术、内容、平台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融合,以及生产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的调整完善,最终实现媒体间深度融合,产生聚合共振效应。

实践中,徐州广电集团秉承需求侧决定供给侧的理念,以需求侧的变革带动供给侧的改革,从内容生产入手,深度推动媒体融合。集团打破原有部门建制体系,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的“中央厨房”。“中央厨房”以大编辑部和大采访部的形式,分享选题、策划和理念,形成集约的采集系统、开放而又统一的分发系统,大大提高了新闻资源利用水平。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集团全媒体报道组正式亮相。报道组根据不同媒介的传播特质,对一次性采集信息进行定制式生产、多渠道传播,其中微信、网站求快求鲜,广播、电视求深求全,充分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厨房多种生成产品、渠道多元传播给用户”,显著提高了新闻生产力。3月7日晚,根据当天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全媒体报道组迅速制作、推送了微信《张国华书记的“新”思路》。当晚10点,全媒体报道组又在《徐州夜新闻》中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凸显了时效性、报道角度和传播广泛度。

在新媒体传播中,通道是双向甚至多向的,受众不仅是接受体,还是互动体,甚至是传播体。因此,还必须改变原有的单向传播思维,结合技术引领和驱动,不断推出适应受众新的阅读特点和习惯的新闻产品。2015年年底,集团“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先后推出《辣汤新闻》《辣汤视频》等板块,每天就热点新闻发表看法并根据受众反馈的微博线索再进行追踪互动,让受众在传播中互动、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延伸了徐州广电集团在互联网的覆盖,成为徐州网络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

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支撑

拓展传播空间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广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给传统广电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和受众。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抓住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主要特点、主要手段,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强化平台建设,夯实技术支撑,打破传统广播电视的时间、空间限制,不断拓宽传播空间、提升传播影响。

着力传播平台的打造,建设“两微一端”体系,集团层面有“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栏目层面有微信,主持人、记者层面有微博。目前,徐州广电集团所有栏目均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其中电视名牌栏目《徐州夜新闻》《张慧帮你问》、广播栏目《一路好心情》的粉丝均已突破10万人。栏目每天都会将当天即将要播发的精彩稿件预告或内容发至栏目微博、微信和“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形成网络关注热点,进而形成观众的收听收视期待。

着力智力平台的打造,建设生产、指挥体系。集团建立了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汇总热线、采访线索等信息资源,融合节目生产、内容制作,多屏互动播出。建立全媒体指挥中心调度平台,推行“融媒体数据报告”制度,随时掌握全媒体渠道发布内容,并通过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传播效果多维度量化分析,为内容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着力开发平台的打造,不断推出互联网新产品。集团“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先后增加了票务通、影讯、公交小哥、违章查询、观音机场、网上订奶模块,实现网上支付、公交定位预告,模块总数达到32个。2015年年底,“无线徐州”成功入围智慧徐州“信息惠民应用工程重点项目”,并被评为“2015年省信息消费示范工程项目”。

为了让主流声音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厂,集团还开展各类活动,进行“无线徐州”等新媒体平台的社会推广。经集团积极推动,徐州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通知,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下载安装“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同时,集团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帮助市民安装下载。目前,“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下载人数已突破100万,成为苏北及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手机客户端。

坚持以转型发展为目标

锻造采编队伍

加快融合发展、转型发展,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迫切需要技能全面、素质过硬的全新采编队伍。集团在全媒体新闻中心建设的同时,制定了基于全媒体的采编流程和相应的考核办法。明确要求,记者在向各自栏目发稿的同时,积极向栏目微博微信、淮海网以及“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发稿。每名记者都承担全媒体发稿任务,完成全媒体发稿的数量作为记者当月工作考核和奖励的依据。

集团同时加快记者编辑的跨媒体转型,开设了全媒体讲堂,并不断邀请大型网站专业人员开展新媒体业务讲座。通过培训和实践,不断提高编辑记者的全媒体素养,从而让广播电视记者编辑不仅做到能写、能拍、能摄,还能对所获得的信息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整合处理,第一时间快速推送,形成了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良性循环。以今年两会为例,全媒体报道组先后进行采访20多次,发布广播、电视、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全媒体报道50多篇,实现了快速、立体、多元、深度。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已经使媒体生态发生巨变。对于城市广电来说,既要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融合方式。徐州广电集团将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牢记使命与担当,不断探索和实践,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