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务要闻》正文
建机制抓过程 赢得编校高质量
2016-12-28 08:17:2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6年10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组织专家对全国169种少儿报刊(其中期刊143种、报纸26种)进行的编校质量检查中,有27种期刊编校差错率为零,这其中就有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出版的《小学生之友》《开心幼儿》两刊。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把“出精品文章、创名牌栏目、办一流期刊”,打造健康、高雅、实用、可亲的教育期刊品牌当作自己的努力方向,特别是近几年来,从构建机制入手,抓过程管理,从而促进期刊编校质量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构建质量考核机制促进编辑业务水平提高

要出精品文章,创品牌栏目,办一流期刊,努力打造健康高雅、可读实用的教育期刊品牌,将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千百万师生,就要让“质量是期刊生存发展的命脉”的理念落实到选题策划和稿件的选用、编校等各个环节。集团公司在建立健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方面,明确了岗位责任,明确了三审制要求,严格实行五校制。我们对各刊编辑部都明确了每一位编辑、每一个环节的岗位责任,杜绝岗位责任缺失,做到刊物上每一个版面、每一篇文章,包括广告稿的编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如出现责任盲区产生编校差错甚至发生工作失误,均由编辑部主任(副主任)负责。“三审制”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出版管理制度,也是我们集团公司长期以来认真坚持执行的一项“铁律”。初审全面负责稿件质量,务必使稿件修改到位,并对稿件的真实性、科学性、正确性、新颖度、传播力、精粹感以及标题、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的准确规范把关;复审检查初审质量并在稿件的选题、舆论导向、宣传口径等方面权衡把关;终审检查复审质量,对稿件从整体质量、舆论导向、宣传口径等方向作最后把关。严格实行五校制。我们对各刊的内文坚持了五个校次。编辑部认真抓好每一个校次,责任到人。由于明晰了每个校次的要求,并且做到了层层把关,各刊的编校差错明显减少。在建立健全质量考核激励机制方面,集团公司将各刊的人员质量、部门质量、工作质量、过程质量都纳入了目标考核,不断地完善质量考核激励机制。我们把编校质量的考核纳入了年度考核评选工作中,出台了《编校质量奖罚办法》和《编辑人员年度业务考核办法》。编校质量的分值占对各刊编辑部和编辑人员年度考核总分的50%以上。对编辑部的扣罚依据,包括印前专家审校样中发现的差错、印后专家审读的结果以及读者举报的结果,根据差错率多少扣分,直到扣完为止。

构建专家审读评估机制增加预防差错的环节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审读评估机制。通过印前审校与印后审读相结合,专家审读与读者审读相结合,编织了质量检查的防线。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我们在抓紧印后检验的同时增加了印前把关环节,将审读关口前移,加强印前审校,配置了更为权威的审读专家队伍。为提高印前审校的实效性,我们专门在上海聘请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咬文嚼字》杂志的编委、《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作者金文明先生等4位审读专家,将我们的审校意见摆在印前处理,从而为各刊的编校质量把住了重要一关。

在注重专家印前、印后双重审读的同时,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强化了市场检测和读者满意度管理。我们在各刊的版权页上刊登编校差错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并指定专人记录、整理读者的审读、举报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编辑部主任和责任人,并要求作出回复。集团公司对质量差错举报人予以适当奖励。我们认为,读者关注期刊的质量,我们关注读者的满意度,目标完全一致,都是关注着期刊的生命。

为了充分利用审读成果,我们一是做好了印前审校、印后审读的分类、综述,找出了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导向、策划、风格、编校等带有方向性的问题。这些意见分发给相关编辑,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审读评估机制的构建,让编辑人员发现了自己综合素养的缺失以及知识结构的缺漏,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夯实了自己的编辑业务功底。

构建创优争先机制激发编辑内在动力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在加重对编校差错处罚的同时,加大了对编校质量优秀的编辑部和个人奖励的力度。对在全国、全省组织的期刊质量评比中达到优秀、良好等级的,或获得其他单项奖的期刊进行奖励;对在全国、全省相关系统组织的年度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的稿件也进行奖励;对在集团公司内学年度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的作品进行奖励;对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编辑专业论文写作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条件,对优秀者也进行奖励。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通过业务练兵、稿件评优、年度考核等方式构建了创优争先的机制,大大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编辑素养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为了苦练“内功”,提高采编人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集团公司每年举办一次的采编人员专业论文写作活动坚持了十几年。写作前公布选题,写作时提供条件、写作后评出等次,光此项投入集团公司每年拿出6万余元。该活动既提高了从业人员动手写作的能力,又让大家感受到了作者笔耕的艰辛。其次,为了将培训学习的成果能动地运用到具体的编辑实践中去,集团公司连续8年举办了中青年编辑编校知识与技能竞赛。每年集团公司有60余名中青年编辑全部参加竞赛。每次赛后均请专家阅卷评分,并对优胜者颁发奖金和证书。再次,实行稿件评优,重点向编辑策划倾斜。集团公司一年一度的优秀稿件评选,重在质量,不搞平衡,向编辑策划含量高、文质兼美的稿件倾斜。这样就让那些编校质量好,编辑策划能力、组稿能力强的编辑满载而归,优秀编辑的标杆作用逐步显现出来。

构建业务培训提供机制完善编辑知识结构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通过加大投入,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逐步构建了全员培训提高机制。首先是为采编人员更新知识、自觉充电提供条件。集团为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核定标准、提供经费,同时拨付专项经费,为编辑部以及采编人员购买最新的编辑业务书籍和学习材料。近几年我们为编辑部配备了《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出版校对培训教程》《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规范》《标点符号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应用规范手册》。其次是每年择优派出总编室及各刊编辑部的编辑人员外出轮训。先后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出版物语言文字规范培训班”、中国期刊协会举办的“期刊标准培训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培训中心举办的“咬文嚼字讲习班”、中报联举办的“编辑策划培训班”、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举办的“期刊社社长(主编)岗位培训班”和“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等培训,均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有的还获得了主办单位的奖励,有10人次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三是为开拓编辑视野,丰富学识,坚持定期举办业务讲座的学习制度,先后延请了《咬文嚼字》杂志总编辑郝铭鉴、南昌大学张国功教授、江西省图书馆研究馆员夏侯炳等专家学者来集团公司举办业务讲座,大大拓宽了编辑人员的视野,丰富了编辑出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全员业务、思想素质的提高。全员培训提高机制的健全,对于全集团公司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和编校技能的提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这一整套期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每次在全省报刊质量检查中,各刊质量综合考核成绩均一直名列前茅。多年精心耕耘,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主办、出版的期刊屡获殊荣。《初中生之友》获得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荣誉;在首届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上,《小学生之友》入选全国“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50种期刊”;《小学生之友》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江西省名刊工程期刊”称号;《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少儿报刊协会的“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小学生之友》3次进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优秀少儿报刊推荐名单”。《江西教育》被评为江西省一级期刊;《教师博览》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高中生之友》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中文网络传播TOP100期刊”。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