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智媒体 探索“智能+智慧+智库”
2019-02-12 01:10:39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8年7月6日,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球场,乌拉圭vs法国的1/4决赛激战正酣,第40分钟法国队瓦拉内进球的17秒后,新华社客户端、优酷、UC、今日头条等在第一时间将该进球视频推送给广大用户。17秒便“生产”出进球视频,高效的背后是新华社人工智能生产平台“Magic”的功劳。“Magic”在世界杯期间的大放异彩正是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具体落地开花的缩影之一。

 

        2018年,融媒体成为媒体业的共识,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遍地开花,逐渐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颠覆了人们对媒体的旧有概念。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悄然而至,媒体也在今年逐渐从“融”走向“智”。

 

        2018年,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作用不断被凸显,智媒体的发展前景正在被一件又一件的具体案例所印证,媒体内容不断被加强,用户体验不断得到提升。

 

        在2018年两会期间,通过语音识别和机器人写作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新华社采编团队节省了58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华西都市报》—封面传媒,其自主研制开发的小封机器人每天生产100多篇稿件,领域涉及体育、财经、灾害、生活、娱乐、科技等领域,并通过提供关键词提取、敏感词检测、文章标签抽取等功能智能协助记者和编辑;在腾讯网,腾讯机器人0.46秒可以写出一篇文章;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全球第一个“AI合成主播”上岗,不仅能播中文,还能播报英文,一天不眠不休可工作24小时……不难看出,率先应用的媒体已经体会到人工智能的优势,而人工智能也在各个领域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随着区块链、5G、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的创新带给媒体越来越多的“风口”,更多“智媒体”案例涌现,媒体业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越来越从容,在以“智能+智慧+智库”为基础的“智媒体”建设上步点频频。媒体业在满足受众对信息的获知,满足机构对垂直领域的了解和研判,满足政府对某行业、某领域作出正确政策指导、提供公共服务等领域变得更加智慧。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的广泛以及深度的应用,人也将会被取代吗?这亦成为媒体界在2018年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当前,智能机器人所起到的作用在于信息收集、整理和“创作”工作,但真正有深度、有思想的工作仍然需要记者的加工与思考。不可否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新闻生产效率将被极大地解放,“机器的智能+人的智能”也将实现更高效的统一。

 

        随着“互联网+”进程的不断提速,互联网汇聚了大量数据,数据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石油”,变成新时代重要的社会生产力,这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决条件。智能的基础在于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学习,媒体在智能化的进程中同样如此,媒体智库的建设成为主流媒体探索智能发展的先行一招。

 

        2018年,越来越多的媒体、企业、社会资本加入到智库建设大潮中,5月24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羊城晚报传媒智库成立仪式;6月29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宣布推出南方传媒智库矩阵。

 

        而早些时候成立的光明日报社成立的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后又在此基础上成立光明智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发起成立的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发起成立的长江智库、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封面传媒成立的封面智库等在新一年的不断探索中,打通产学研各方力量,不断夯实基础数据的基石,获得了深刻的探索实践经验。南方舆情、长江智库、封面智库等也都已经形成了品牌,并通过媒体专访、发布成果、沙龙论坛等形式打造出了系列品牌产品。他们通过专业研究、产品与服务,被社会相关机构或单位认可,并逐渐形成良好而紧密的合作关系。

 

        此外,随着广大媒体在智库建设上的先行先试,其在研究成果、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也为智媒体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不可否定的是,媒体智库在数据库建设、专家库建设、研究的专业性与客观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接下来,传媒业应继续在打造庞大、真实、专业、垂直的数据库系统,提升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加大激励力度,加强研究深度和精度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