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从“免费午餐” 到“为正版付费”
2019-02-04 09:29:46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12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在纽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虽然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稍显陌生,但它旗下的酷狗、酷我、QQ音乐等平台,却是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装机必备。

 

      作为互联网音乐行业曾经的记录者、如今的从业者,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这个给人们带来无限精神享受的版权核心产业,曾因版权无法变现一度面临难以盈利的困境。而令人欣慰的是:一个曾经不被看好的商业模式,最终获得了国际资本市场认可。我想,这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营造的良好版权环境,也离不开互联网音乐平台对版权内容的精耕与创新,以及一点一滴培养出的用户习惯。

 

      难以持续的免费下载时代

      记得我在学生时代,听歌需要磁带、CD,后来逐步换成MP3,移动互联网到来,音乐APP逐渐成为听歌的主流。当我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刚刚开始报道互联网音乐这一行业时,听到最多的关键词却是“盗版”与“免费”。谁都知道磁带和CD要花钱购买,却没有人愿意为“网络下载”而付费,版权作为无形资产,因为互联网这一载体而人们被忽视了。一些中小音乐网站长期提供盗版资源,正版网站也逐渐难以为继。那段时间,我报道最多的新闻往往是平台为维护自身权利而将盗版者告上法庭。

 

       “如果音乐制作人和歌手,常年因为网络音乐的免费模式,只赚人气不赚钱,谁还会有动力去耗费金钱和精力创作优质新歌?”在我参加各种版权论坛时,总能听到音乐人提出这样的困惑。当时的网络传播于音乐人而言半是海水半是火焰:一方面传播效率远超实体唱片,另一方面,免费下载又无法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由于对行业的失望,不少音乐人选择了改行。

 

       “如果不去除盗版,这个行业就没办法盈利。”2015年,在参加中国版权年会时,一位从业者如是说。也是在同一年,国家版权局颁布最严版权令:“传播未经授权音乐作品将被从严查处”。这让手握版权、守法经营的在线平台看到了曙光;另一边,一些违规的小众平台在版权禁令下选择了关闭音乐服务。这使得用户向正版平台聚拢,也使得付费下载有了实现的前提。

 

       “保护”和“用好”版权方能创造价值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说:“保护好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是激励创新。”成为一名网络音乐从业者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保护是基础,而用好版权、激励创新是行业持续发展并创造价值的关键。以我所供职的酷狗音乐为例,作为最早正版化的平台之一,2016年率先引进版权并独家上线了我国首个影视原声数字专辑《太阳的后裔》,仅仅3个月便售出了60万张,这在免费时代几乎不可想象。

 

       歌迷为何心甘情愿为正版付费?除了专辑本身优质之外,背后还有平台多元化的运营助力。比如在专辑售卖时切入粉丝经济模式:歌迷可以购买专辑当作礼物送给朋友,在“真爱留言”区进行互动。20元的《太阳的后裔》数字专辑大礼包,不仅包括正版音乐的播放下载,还包含写真集、给粉丝的信、独家萌头像等。

 

       用户付费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内容免费+广告推广”的落后模式。版权终于让音乐人赚到了真金白银。

 

       “购买版权+内容自制”生态将走得更远

       销量奇迹不仅仅发生在明星身上。2018年,直播歌手出身的庄心妍数字专辑《多么舍不得》在酷狗平台销量超过100万张,销售收入甚至赶超一线明星。一位乐迷购买了数字专辑后,在留言区这样写道:“创作不容易,支持自己喜欢的艺人,就要买正版专辑。”

 

       积累到今天,酷狗、酷我和QQ音乐的曲库中版权已经超过2000万首。除了购买版权、通过运营将版权价值最大化之外,平台也在打通版权产业的上下游,构建从音乐制作、发行、推广、销售到粉丝运营的生态闭环。以酷狗为例,一方面通过开设音乐直播挖掘出素人歌手,一方面在“直播+数字专辑销售”模式下,让歌手和粉丝之间形成更顺畅的互动。对于音乐用户来说,互联网平台“购买版权+内容自制”的生态,可以让人们享受更新鲜、更多样化的作品;对于广大原创音乐人来说,也有了实现梦想、走向台前的机会。而这,也正是“用好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直接体现。

 

       每当走进公司大门,我总能看到正门口的两块显示屏。其中一块跳动着数字——当下付费用户的数量,另一块则显示着用户的反馈和留言。互联网用户从过去心安理得地免费获取,到如今踊跃热情地为版权付费——那些每秒钟都在更新和跳动的数字,就像一个个音符,鸣奏着互联网音乐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