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登无锡读者来信,该读者称自己网购的化妆品到货时,被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像是“俄罗斯套娃”,而除了最外层的纸箱可以送到废品回收站,其他诸如包装布、泡沫等只能扔掉。
在当前大众环保意识提升的当下,很多消费者对网购商品的包装形式持有异议,认为不应该加重商品的包装,而应与实体店商品采用一样的包装。对于这种观点,笔者希望从卖方的角度出发,谈点不同的意见。
首先,作为卖方,多加包装必然会增加成本,那为什么还要对网购商品包裹一层又一层?其实,这个答案非常明显,是为了保护商品在流通中不受损坏,以便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完好如初,减少退货的发生,因此电商卖家才往往采取“宁多勿少”的包装方式。
根据现在的网购规则,商品一旦退货,卖方需要无条件全额退款。对于出现退换货的订单,由于需要负担此次交易的退换货物流费用或商品损坏的维修费用,并承担由此而带来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卖方必然会出现利润亏损。如果买方在购物评价中再给差评,卖方的生意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退换货的几率,卖方不得不采用多加包装的方式以增强保护力度,保证商品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
而且,如果商品在流通中损坏,卖方很难从第三方物流服务中获得赔偿,即使能够获得赔偿,物流公司也必然会要求卖方在下次出货前进行多重包装,以避免物流公司的经济损失。
所以,网购行为中涉及的卖方、买方、物流方三者,一旦出现退换货,大多需要卖方和物流方承担损失,如果买方以环保的名义要求网购商品减量包装,并不符合卖方的经济利益,商品如果因为包装减量导致损坏也会造成物质浪费。
那么,对于网购商品包装“宁多勿少”的现象,我们是否束手无策?其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改善该问题。
首先,应提倡电商卖家采用保护性能好、可降解的新型包装材料。该种包装可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压力,是未来网购包装的发展方向。然而,采用新型包装材料,无疑会增加卖方的成本,卖方主动采用的意愿不强。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应加大对新型包装材料的扶持和补贴,逐步淘汰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从网购消费者来说,应逐渐养成包装材料分类处理的习惯。现有的网购包装材料一般是纸质或塑料,这两种材料都可回收,如果消费者把这些废弃包装分类整理,作为废品变卖,或是进行回收再利用,充分发挥包装剩余价值,都可以减少污染的产生。
在笔者看来,商品的包装问题需要买方、卖方、物流方三方共同努力解决。面对新的网上购物形式,不能一味地抱怨、指责卖家对商品的过多包装,而是要共同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