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刷论坛》正文
“可视化”让读者 “看见”更多新闻
2017-06-20 08:22:45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在大数据和多媒体时代,传统平面媒体要想在众多新媒体中立稳脚跟,结合平面媒体自己的特点,加强新闻“可视化”是一个必须予以重视和研究的新课题。

创新报道方式

纸媒仍能有所作为

就短时记忆而言,成年人一次只能记忆很少的观点、事物、细节、元素,过多的观点成年人无法一一记住。因此,引导者需要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信息点上。

报纸由于是在二维平面上分配空间资源的媒介,不但空间受限制,而且无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动态式、交互式报道。然而,在提高新闻“可视化”、创新报道方式方面,传统纸媒仍能有所作为。

通常,报纸时政报道给人的一个突出感觉就是枯燥乏味,文字报道的一大短板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怎样让受众在枯燥冗长的文字中快速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让阅读变得轻松、有趣、易受,并且让受众愿意和别人分享获取的信息?报纸新闻“可视化”研究和探索为此带来了新的途径,同时,也给从事传统平面媒体工作的编辑带来新的挑战,提出新的学习的要求。

主动学习实践

提高版面“可视化”意识

在传统的报纸新闻编辑工作中,编辑主要负责文字领域,主要工作是文字的编辑。“可视化”新闻思路的出现,要求报纸编辑要具备全新的版面编排意识,具备更高的多媒体技术水平,参与更多的技术合作,比如前期的数据挖掘、新闻选题的策划,后期的图表、图像设计等。

近年来,一些媒体探索和尝试多媒体报道方式,如创办数字报、微博、微信和客服端等。在报纸的编排上也开展提高新闻版面“可视化”的探索,在一些重大宣传报道中,加强策划,改进报道方式,充分运用提高报纸视觉冲击力的各种有效手段,运用数据、图表、图像等工具,通过适当留白、标题新闻、标题引导、栏目策划归类等手段,让版面简单明快,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如在一些重大活动和成就报道中,由于注重“可视化”新闻思路,过去要用几千字说明的问题,现在用条块清楚、清晰简约的栏目,用一些具有较好视觉感的图像、图表、数据等呈现,让读者乐于接受,受到好评,认为这样的报道焕然一新、一目了然、易于接受。

结合报纸实际

提高新闻编排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受众有着在短时间内获取更简洁易读的信息需求,更为报纸新闻“可视化”探索实践提供了基础。

结合平面媒体内容和形式相对静态的特征,笔者认为,报纸新闻“可视化”的实践操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显的导读线索。版面编排要有相对的联系和线索,而不是杂乱无序。版面上的内容虽然相对独立,但应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一些重大报道活动,应有导视线索,不同的内容之间需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一些报纸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特别报道,用通版形式图解政府工作报告,用图形以及框架色彩作为导视线索,用图像、数据等提高视觉冲击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形式为内容服务。信息是“可视化”新闻的支撑,只有当“可视化”新闻包含着有价值的信息时,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对新闻“可视化”更高的要求,在于通过对内容的充分挖掘后,将信息以更生动、更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式高效地传播出去,而不能为了“可视化”而“可视化”,出现杂乱无章的效果。

改变新闻叙事方式。传统的新闻叙事方式是建构在文字基础之上的,围绕着5个W展开,数据只是为了辅助或者证明文字,而在“可视化”新闻操作上,编辑的叙事方式要从传统的文字叙事转变到多元的叙事方式上来。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可视化”技术构建视觉冲击力,从而获得全新的更快更多的阅读信息需求。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