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印刷论坛》正文
“虚拟”技术融入新闻“现实”尚有距离
2016-05-25 08:05:16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变革,全球新闻传播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剧变”之中,转型融合成为大多数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在众多新技术中,虚拟现实(VR)技术正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国内外一些传统媒体开始跃跃欲试,一场虚拟现实的大变革蓄势待发。

虚拟现实到底是什么?虚拟现实与新闻报道结合会摩擦出何种火花?“VR+新闻”面临着哪些痛点?其未来又会怎样?

赶搭VR媒体张开想象翅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类传播从以“社交”为基础的web2.0时代向“人工智能”的web3.0时代挺进。各个行业开始尝试赶上“VR+”这趟新技术列车,新闻业也不例外,国内外媒体在转型浪潮中纷纷以VR为新的突破口展开初步尝试。

作为传媒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媒体在激烈竞争中最早实践VR技术:2013年,美国传媒巨头甘耐特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在其网站推出的报道——《丰收的变化》讲述了当地4个家庭农场的故事,报道除了利用文字、图片、信息图表、音视频等元素外,还与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合作开发了农场体验板块。读者利用专门的设备可以在全景视角中身临其境地“走动”,并完成各种收集“线索”的小游戏。通过对农场的历史变迁和现状的描绘,美国农业社会中人口、科技、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变迁跃然屏上。报道深入浅出,一经上线,便引来数十倍的流量增长。

2015年是“VR+新闻”投入实践的重要元年。《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和美国广播公司等都进行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尝试。比如2015年11月6日,《纽约时报》推出首款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NYT VR,向其订户赠送谷歌纸板VR眼镜,并且宣布和谷歌合作,在此平台上带来一系列虚拟现实新闻短片。以其发布的一组VR内容《流离失所》为例,这个时长11分钟的360度全景视频展示了3个孩子身处饱受战争蹂躏的地区,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真实还原了乌克兰等战乱国家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常态。虚拟现实技术让受众仿佛置身战争现场,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纽约时报》称,未来还将推出关于叙利亚难民营、埃博拉病毒幸存者的VR报道。

虽然起步不如欧美早,但国内媒体机构也已经积极开展VR实践,探索转型的新契机。

201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VR技术成为国内媒体人的“法宝”。《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及澎湃、新浪、网易等新媒体都对“VR+新闻”进行了初步尝试。

今年5月,赫斯特集团(中国)旗下的男性时尚杂志与HUGO BOSS品牌合作,为明星霍建华拍摄了一组时长共计两分半钟的VR影片——《The man of today》,成为国内首度试水VR的时尚杂志。该杂志还成功发起VR观看眼镜的众筹项目,在线下设置VR体验中心。

有化学反应也有先天不足

“无死角”全景拍摄,“第一视角”体验——VR新闻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提升传播效果。VR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原有认识,“浸入式”体验让新闻变得真实可感,以360度的视角“亲临”新闻发生的现场,可以让受众充分感受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和环境,主动探索和挖掘种种细节,从而与新闻建立起更为深刻的情感联系。这不仅让受众的信息获取行为变得更加有趣,也有望改变新闻生产和消费的模式。

打破时空限制。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性尤为重要,VR技术显然在这两个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流离失所》让战争国家的儿童走进全世界受众的眼前,拉近了大众与新闻事发地的地理距离,“亲眼所见”进而拉近了人们与新闻人物的心理距离;《丰收的变化》虚拟出美国农场的历史变迁历程,让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可以预见,战地新闻报道、体育赛事等先天与之相匹配的特殊类型报道,未来或将成为VR技术重点应用的报道领域。

增强报道客观性。VR新闻所构建的虚拟现场让观众成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与文字描述相比,逼真的视觉冲击和场景还原,在丰富报道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新闻的客观性。而受众虽然沉浸其中却无法对新闻事实作出改变,也让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客观,令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更深入。

与此同时,虚拟现实在新闻层面的局限性也值得思考。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昂贵的成本。无论对于新闻机构还是受众来说,虚拟现实报道都是“价格不菲”的。对于媒体而言,VR新闻不仅需要投入大量制作经费,生产过程也十分漫长,难以大规模铺开。以《丰收的变化》为例,该报道制作耗时近3个月,投入5万多美元。而习惯了免费获取信息的普通受众对于昂贵的VR报道还停留在好奇阶段,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消费此类新闻产品尚未可知,VR新闻的赢利模式有待探索。

另外,VR新闻的可操作性也是问题之一。一方面,目前VR新闻可供报道的选题十分有限,体验感、现场感强的新闻,特别是现场难以再复制的新闻事件更适合VR,而一般的动态新闻、较为抽象的财经报道等对沉浸感没有过高要求的新闻并不适用。另一方面,VR新闻对于原有的报道方式也构成了新的挑战,过去的文字+图片需要转向立体化的视觉呈现,这对报道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互动形式亟待探索。VR技术强调沉浸、互动和想象,互动作为重要特征在新闻报道中并未完全发挥出其作用。目前较多的互动方式是以游戏设计为主,对于严肃的新闻报道来讲并不相契合。探索新颖而合适的VR互动模式,是新闻媒体机构和VR研发企业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VR+新闻”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明显,并且解决问题的“良药”尚不明晰。仍在转型中挣扎的传统媒体还需冷静判断,切不可为了跟风、赶时髦而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夸大VR报道的技术作用。在夯实内容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其优劣,找准合适的发展时机,才是媒体拥抱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