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析报告》正文
探寻产业链上的按需印刷机会
2017-10-16 08:14:59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当数字印刷技术进入出版领域时,有人说狼来了,但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狼并没来。”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坚看来,仅数字印刷技术并不能对出版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冲击,真正的核心在于数字出版的全产业链,即实现从数字内容加工、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到物流的一体化。在近日中献拓方与其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富士施乐联合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双方对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按需印刷机会进行了诠释。

数字化亟待前端发力

在与传统印刷市场的“竞技”中,有着小批量、定制化特征的数字印刷如何实现赢利?这是众多书刊印刷企业思考的问题。李坚认为,数字印刷仅是数字出版中的一个环节,想要实现赢利,需要从公司经营和产业链角度出发,考虑综合成本和综合利润。“合适的定价也好,合适的市场定位也好,能满足产业链的需求就可以。以中献拓方为例,我们把它定位为科技发展公司,而不是印刷厂。”李坚告诉记者。

早在2001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就引入了数字印刷技术,配备技术开发人员近200人,向数字出版深入拓展。十几年来,知识产权出版社不断拓展数字出版新思路,逐渐成为数字出版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下辖的中献拓方也在6年前成为图书按需出版印刷示范基地。中献拓方数字中心主任田建伟为与会者回顾了该公司10多年来探索数字印刷之路。

“数字出版不仅仅意味着购买数字印刷设备,而应该在印刷的前端,如数字加工、智能化编校排系统上发力。当印刷的数字结构化形成以后,后续的应用场景和引流作用自然会产生。”李坚告诉记者,中献拓方将发布智能编校排的相关产品。在他看来,“数字内容加工+智能编校排+数字印刷”才是真正的数字出版。

版权保护为出版护航

由于数字技术的特点,网络侵权行为对权利人、产业界、市场秩序、社会公众、法制建设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远远超过传统领域。作为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子公司,中献拓方在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方面亦有着充足经验。

“出版社如果没有自有知识产权,那就是一个空壳,是非常危险的。”于是,3年前,中献拓方创建了名为“创客IP”的信息化、数字化版权保护平台,秉持“技术+法制”的思路,采用电子证据互换版权的形式,依据法规设置保护流程,参照原创应用平台,实现不可逆、不可篡改的版权保护技术。“只要网速够快,几秒钟就能完成一个作品过程的保护。原创认证平台会把所有的创作过程都记录下来,以此来证明创作人和创作作品的归属。”李坚如是说。

就数字出版而言,需要将内容数字化、结构化,进而产生多种应用场景,使其更灵活地拥有和应用知识产权。李坚举例说,数字结构化就是在数字加工过程中,基于不同的属性做不同的标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抓取这些数据。“数据结构化,使内容的再造变得更加灵活与深邃,这是数字化给出版行业带来的变化。”

与设备制造商谋新路

与设备制造商合作,一直是中献拓方拓展新业务的手段。但此前,中献拓方与富士施乐采取的形式更多集中在设备采购方面,如今,两者之间已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拓展新业务。“与设备制造商合作,这是我们发展按需印刷、数字出版的一个新思路。”李坚表示。由此,中献拓方按需印刷业务的探索之路也变得更加明朗。

2016年年底,中献拓方与富士施乐通过1400生产型彩色喷墨连续纸印刷系统开始探索数字出版。从最开始向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硬件到提供解决方案,再到富士施乐与中献拓方共同探索新业务、新经营模式,双方的合作方式一直在变。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型服务业务行业拓展专员刘锐表示:“富士施乐现在不光卖产品,更要成为印刷企业的伙伴,帮助解决印刷企业的经营和客户问题,最终实现共赢。”

“如果只在成本层面比较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那么数字印刷就只是产能替代,不能形成功能性替代。”刘锐认为,按需印刷的赢利点并不在成本控制,只有在产业链各环节上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以期达成功能性替代,才是推动按需印刷发展的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