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柔印“深绿”,从教科书开始
2018-09-25 01:13:23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首套水墨印刷环保儿童读物。

 

上海印刷集团以柔印方式印制的教材及期刊。 资料图片

 

      以柔性版水墨印刷书刊是否可行?这个问题虽在各种层面都已进行过探讨,但各种质疑、分歧仍然存在,在业内推行教科书全面柔印困难重重。从国际应用和国内现状看,柔印这种“深绿”方式能有效保障绿色环保效果。同时试验成果亦表明教科书柔印产业化完全可行。因此,行业要充分发挥柔印优势,推动这种环保的印刷方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柔印优势在哪里? “深绿”方式长效可控

 

      柔印是世界公认的环保印刷方式,因为印刷过程中没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参与,环保监管效果长效可控。从国际应用来看,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向柔印发展,目前美国采用柔印方式进行印刷已占到总印刷量的70%。

 

      从国内现状看,实行绿色印刷的企业环保现状又是怎样呢?根据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0万余家印刷企业,通过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仅占1%,其按照《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等标准进行绿色印刷。但胶印的生产过程中仍需要使用溶剂、润版液、洗车水等各种化学材料,使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污染物挥发转移的过程,它们在印刷产品中的残留会影响读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要实现不同的印刷效果需要加入不同特性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品种、成分多样,也就决定了生产过程污染控制的复杂性、环保设备治理的不全面性以及环保设备造成二次污染的难以排除性。从长远来看,这种“浅绿”的方式难以长效可控。

 

      相比“浅绿”来说,柔印可谓是“深绿”方式。国内也有印刷企业进行探索和实践,如教科书柔性版水墨印刷项目作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项目库的重点支持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审查,并获得中央财政1000万元的项目研发经费。

 

      为何尚未全面铺开? 产业链动力不足

 

      柔印虽是“深绿”,但在国内还未全面铺开,目前仅占印刷总量的15%。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制版成本高、质量精细化与胶印存在差距、消费观念或价值取向上的本位主义等。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胶印企业存量大、产业高度发达、生产成本低,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柔印远远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链供应不足,造成印刷设备选择少、效能低。在消费价值取向方面,产品供应者为避免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放弃了成本较高但更环保的水墨印刷。

 

      在这种市场调节难以快速改变印刷业现状的情况下,从教科书柔印切入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安全环保的教科书,是社会和行业的职责和担当;另一方面,全国教科书印刷数量巨大,充分的市场竞争将快速改变供应不足、供应质量不高和成本高企的状况,引导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就目前来看,书刊印刷是柔印中相对较复杂的工艺,如果能够在书刊的水墨柔印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工艺标准,将有力推动柔印这种环保的印刷方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产业化是否可行? 试验成果已证明但仍需落地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和上海印刷集团为主要单位起草的书刊柔印行业标准即将颁布。其中的柔印工艺要素,每一项选择和定型都经历了大量的试错过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参与试验的单位涵盖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优秀技术人员,从而确保试验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

 

      仅举其中一项“水墨的印刷适性”试验来说明。由于水墨原来在纸张上的应用主要是外包装等印刷精度不太高的领域,而书刊印刷需要正反面印刷,幅面大,局部要求和总体要求必须一致,只能运用三元色网点叠加的原理来还原。同时,水墨涉及的因素很多,黏度、墨粒直径大小、色饱和度等千变万化,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印刷适性,这些只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通过大量的试错以及大规模的印刷实现稳定后才能得出结论。

 

      就该项目实现书刊规模印刷的目标而言,基本可以实现。可以说,教科书柔印产业化完全可行。但项目仍存在问题,如对项目取得的成绩宣传不够,使得相关部门对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对柔印的判断停留在过去的基础上。创新、改革一定会遇到反对和阻力,既然教科书柔印是完全利国利民的好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希望能够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凝聚业内外有识之士,一起为学生身心健康、为环境助力,促进我国印刷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