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绿色印刷》正文
山东“三地演义”寻突围
2016-02-12 16:42:2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国际合作,绿色增长,园区建设,抱团发展,政策引导,积极治理VOCs……山东省立足本地特色积极谋求印刷业转型升级。作为一个大省,其产业发展业绩有目共睹。而现在,山东正试图在风口之间寻找机会,力求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德州 政策引导 寻求VOCs治理良方

包括包装印刷在内的4个重点行业VOCs治理在山东德州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到2016年年底,VOCs治理项目完成率达到80%以上,已建成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到2017年,全面完成治理工作,建成VOCs监测监控体系,VOCs排放总量比2015年削减30%以上。对于当地的包装印刷企业来说,随着VOCs排放标准不断加严,其治理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治理技术怎么破?

VOCs来源于所使用的油墨、稀释剂、复合用胶黏剂及设备清洗剂,排放途径包括油墨调配过程溶剂挥发、印刷过程油墨溶剂挥发、烘干阶段、复合过程及设备清洗过程等。企业可结合生产工序对VOCs进行综合治理,催化燃烧技术和吸附技术是两类主流技术,应该大力推广。

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有机气体挥发,造成车间内空气质量较差,鉴于此,企业可以通过将印刷车间密闭,采用集气罩收集无组织排放的气体,然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后15米烟囱排空,这就是所谓的吸附技术。为确保吸附效果良好,定期更换活性炭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另一种方法则是催化燃烧,催化燃烧有两个特点,即节能和高效。催化燃烧废气处理机的催前温度只要达到30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废气经催化燃烧,催化床层温度可达到500℃以上,并将废气催化氧化成无害的CO2和水。而催化燃烧废气处理机的净化率可达95%,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VOCs治理方面的工艺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攻关。

投资难题怎么解?

包装印刷企业除了面临技术困境外,还面临资金投入等问题。像活性炭吸附技术或催化燃烧技术,既能确保达标排放,也能实现VOCs资源化利用,但其所需工艺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高。

治理设施的资金投入较大,对于企业运营而言会造成一定压力。因而企业可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即由第三方投资,分期支付,将一次性大金额的设备投入化解为分期投入,从而减小资金压力。在实现VOCs治理的同时解决企业的一次性资金投入问题。

除了企业自身引入设备进行治理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集中治理的模式,这样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治理设备投资成本,解决包装印刷企业减排投资瓶颈问题。

效果如何最优化?

VOCs治理是很典型的利用环境要求推动产业进步的方式。治理VOCs一方面是为了减排,另一方面则可以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设备,倒逼印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除了针对薄弱环节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外,企业还可通过各项措施进行节能减排,包括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尤其是金属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

当然,对于包装印刷企业来说,在进行VOCs治理时,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治理技术的特点及其有效适用范围,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实现治理效果的最优化。

青岛 国际合作 探索绿色增长新路径

日前,落户青岛中德生态园的中澳绿色印刷4.0基地正式开工。作为中国首个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的成员单位,其将通过自主研发,打造高端绿色包装印刷综合产业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12月建成投产,届时建成的智能制造车间和智能物流系统将助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4.0的发展。而这亦是推动当地绿色印刷的一种新尝试,通过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或可真正实现绿色增长。

先试先行

探索可借鉴样本

为了落实《中德联合行动纲要》,瞄准未来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制定“工业4.0”行动纲要,去年2月,中国首个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正式成立。德国企业嫁接中国市场,在项目筛选中园区有“三不要”原则,即达不到生态指标体系标准的项目不要,不是绿色产业的项目不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不要。

中澳绿色印刷4.0项目作为其中一项,主要包涵高端绿色环保凹版印刷技术、绿色环保胶版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电子油墨技术、3D立体印刷技术和定制防伪印刷技术等多种绿色包装印刷综合产业新技术。建设这一项目,既是印刷技术上的要求,也有长远发展的考虑。

绿色印刷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当时已开始实施,无论从理念还是到技术标准、设备工艺、原辅材料以及软件应用等方面,这些国家都日趋成熟。绿色印刷既是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替代产生环境污染和高能耗的传统印刷方式的有效手段。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实施绿色印刷无疑是快速达成目标的途经之一。中澳绿色印刷4.0基地落户于中德生态园,也是希望将生态园合作的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示范引领

从“僵化”到“优化”

中澳绿色印刷4.0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将突出环保和创新理念,借助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生产工艺的合理布局、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和优化配置、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有效结合,实现现代印刷与绿色印刷的高度融合,打造具有全新经营理念、全新管理模式的现代印刷企业集群。而青岛黎马敦包装有限公司正是项目计划之始就被邀请入驻的企业之一,中澳绿色印刷4.0基地希望通过青岛领军企业的示范效应将绿色理念传递给当地更多印刷企业,带动青岛整个印刷业的绿色发展。

作为实施这一项目的青岛黎马敦,在设立之初就注重引进世界一流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那些来自瑞士、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设备在青岛黎马敦大放异彩。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企业特点,青岛黎马敦消化和吸收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改进和完善,进而形成自己的标准体系。目前,这些工作成果大多申请了技术专利。

但是在引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过程中,青岛黎马敦也经历了最为关键的“僵化”“固化”“优化”三个阶段。“僵化”,即严格按照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说明去生产,不求创新只求复制;“固化”,即把学到的一些东西在生产流程上原汁原味地“固化”下来,做到不走样,制造水准向外方看齐;“优化”,即对生产工艺完全掌握并熟悉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

借鉴发展模式和理念、引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形成管理体系和标准,这是青岛黎马敦在其发展历程中引进、消化、吸收、优化、创新世界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成功做法。无疑,在推进和实施绿色印刷的过程中采用这样的模式,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增长,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济宁 抱团取暖 将园区优势发挥出来

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等待装货的运输车辆排成长龙。这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鲁桥镇彩印包装产业园中的景象。微山县鲁桥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彩印包装产业园区,带动彩印包装产业链条发展,形成产业规模辐射效应。目前,该产业基地占地1000多亩,已建成彩印包装产业集聚区,2015年园区实现产值近3亿元。

高效整合产业链

5年前,产业园还是不毛之地,当时是鲁桥镇渔民定居村的大坑塘,一些渔民定居村因历史原因,没有土地耕种,没有湖面捕捞,青壮年多外出打工。鲁桥镇始终将渔民安居乐业作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因地制宜的致富产业,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鲁桥镇吴庄、祝庄两个村利用地理位置紧靠济宁市区优势,抓住济宁市区部分企业“退城进园”的大好机遇,平整废弃坑塘600多亩,办手续跑项目,一个崭新的彩印包装产业园蓄势待发。

为促进彩印包装产业做大做强,鲁桥镇与相关企业共同探讨,采取一企一策,因势利导,帮助其破解用工、融资、基础配套等实际问题,目前已促成了鲁兴彩印包装、鸿信包装材料、山东欣辰源木业、济宁三莹彩印包装、济宁市百良纸管厂等5家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上游企业的三莹彩印直接给下游终端企业鸿信包装、鲁兴彩印供料,实现产品不出园,就地实现产品再增值,节约了生产成本。企业抱团发展,产业园形成彩印包装企业聚集效应。

强强联手做精品

随着彩印包装产业园的逐步壮大,订单纷至沓来,包装产业园入驻企业优先从当地的吴庄、祝庄等村庄招收工人,实现家庭妇女再就业,开展免费技术技能培训20多场次,培养熟练工人800多人,解决群众就业,去年带动当地农民2000余人就地实现就业。

为让企业留得住、有钱挣,鲁桥镇不断通过投资再规划,做好产业链招商引导,组成强强联合体,不断扩大与今缘春、孔府家、红太阳、碧生源、牛栏山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包装印刷业务合作,部分包装产品出口到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通过帮助企业制定产业中长期发展计划,一大批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实用性、耐用性俱佳的彩印包装产品令人赏心悦目,形成六大系列80余种彩印包装产品,印刷包装产业开始朝着规模化、高档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