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东乡》中篇:搅局者

2021-01-13 21:09:2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https://vod-xhpfm.zhongguowangshi.com/NewsVideo/202101/cc99caf55c2141c987dc39a021cdee9e.mp4

 

      “东乡刺绣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东乡族女性在向外界展示着东乡族文化的魅力。”和马箫箫一起坐在直播间里,女主播在直播间向观众们介绍刺绣产品。

       1990年出生于东乡县达坂镇的马箫箫,2015年从兰州大学毕业以后选择回乡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临夏博物馆里看到一个来自东乡的刺绣肚兜。“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这么时尚的配色,相当让人震撼。”

       东乡族刺绣,俗称扎花,是已经列入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工艺。官方在简介中描述道:以配色大胆、粗放见长,一针一线里都绣进了东乡人的豪迈与热情。

       马箫箫还了解到,东乡县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濒临失传,同时当地女性没有机会外出务工。于是,2017年马箫箫开始创业,在东乡范围内挑选了手工上乘的十来位家庭女性组成团队,专门生产具有东乡族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

       2018年,马箫箫从碧桂园集团接到了第一笔订单。此后,碧桂园组织专业人员对马箫箫的绣娘团队进行系统的产业培训,将东乡族历代相传下来手工刺绣技艺改良升级,进行产业化运营。从此,刺绣工艺在东乡成为一条新的扶贫创收渠道。

       马箫箫成为刺绣产业的致富带头人。在她的影响下,更多的家庭女性加入到她的绣娘团队。她们自己设计产品、自己担当模特,不仅走进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参加国际时装周,还走进直播间,向更多的人群展示东乡刺绣的魅力。

       马箫箫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在很多东乡的老一辈眼中,她是一个“搅局者”,破坏了东乡原本平静安逸的“小家庭”生活;“带坏”了他们的儿媳妇,他们的女儿。

       “刚开始,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件事情。”马箫箫说。尽管这种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很多家庭女性都会,但是还没有人能用这门手艺挣来钱。在当地的传统观念当中,女性不宜抛头露面,更不用说用这门手艺打工赚钱了。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告别女儿命。”马箫箫鼓励周围的同伴。“每个人都要成长起来,不要止步于自己的生活小圈子里。以后每个人每个月都会有固定收入。”

       与周围的绣娘相比,马箫箫受过更多的教育,也让她自己和周围的人感受到了这种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有了经济收入,才能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会有更多的发言权,也自然会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

       如今绣娘里面工艺熟练、作品相对出色的人,一个月可以维持3000元左右的收入。这几乎赶上了一个成年男子在当地的经济收入。“有了这笔收入,她们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马箫箫说。

       她希望“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至少要影响三代人。不仅仅老一辈人、这一代人,还有下一代的孩子们。她希望更多人能加入进来,从一个人的“搅局”变成集体的“搅局”。“搅局者,其实也是为了寻找一条出路,可以让大家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一条新路。”

       碧桂园这样的企业订单,可以为刺绣产品的销路提供一定保障。更重要的是,这种授人以渔、“可造血”的产业技术培训模式催化了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成功实现脱贫、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上,东乡的绣娘们在马箫箫的带领下,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联合直播大V带货东乡刺绣产品。

       “如果我不去接触这些大V网红,不去接触‘直播’这些途径的话,我们的这些刺绣产品,是无法销到更多的地方去的。我们东乡女性的希望也无法走得更远。”马箫箫说,“一件事情既然已经坚持了两年,那我们就再做两年看看嘛,看看它到底能做成啥样。”

        指导单位:新华通讯社

       出品方: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支持单位: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

       中国共产党东乡族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

       总策划:张超文

       总监制:张超文/朱国圣/王恒涛/宋振远/李佳鹏/周宁

       统 筹:熊雯

       文 稿:高伟

       特别鸣谢:

 

 

 

 

 

 

 

[责任编辑: 四海 ]
01009009009000000000000001110000139653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