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家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

2020-09-15 14:28:47 来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陈裕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全球防治创议,明确提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标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健康水平,防治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急性发作,降低病死率。显示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有效作用。康复治疗是针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家庭的,结合多学科知识的锻炼和教育项目。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诊治规范,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是呈进行发展,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进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进行有效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肌锻炼、长期氧疗、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卫生宣教和预防感染、心理和行为干预等。

 

 

       (一)运 动 训 练

       运动训练可根据不同的患者状况选择训练方式和强度,一般采用全身运动的耐力训练,持续与间断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先试一下全身运动锻炼量,观察呼吸和心血管反应,然后还逐渐增加至耐受的程度,摸索出符合患者自身条件的全身锻炼强度,以出现轻微气急和心率增快为限。若强度过大,病人由于症状状难受而拒绝,过小则效果差。多数患者对低强度、长时间锻炼,较高强度、短时间锻炼容易接受,并且安全有效。锻炼方式有步行、慢跑、登梯、踏车、太极拳、气功等。

 

      (二)呼 吸 肌 锻 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过度通气,营养不良和缺氧等原因,呼吸肌的肌力和/或耐力不同程度的减低,特别在肺部感染更加明显可引起呼吸肌疲劳而出现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锻炼是患者稳定期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方法。呼吸肌锻炼的主要目的增强呼吸肌力和耐力,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它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两种,特异性的呼吸肌锻炼其简单的方法有:吹气球、吹蜡烛、缩唇—膈式呼吸以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等。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来说,主要是吸气性疲劳,因此,呼吸肌锻炼主要是吸气肌锻炼。训练患者缩唇—膈式呼吸,6个月为一疗程,能有效进行深慢呼吸,减慢呼吸频率。生活质量亦有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三)长 期 氧 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气道狭窄,有效呼吸单位减少,会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组织的严重损伤及一系列生理紊乱。长期氧疗能提高肺泡和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供氧能力,改善呼吸困难,而且还可阻断或延缓慢阻塞向肺心病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也是被公认最能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长期氧疗的具体方法是每日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至少15小时以上,特别夜间应持续吸氧。

 

 

       (四)药 物 治 疗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已被医学界接受,由于其不良副作用在稳定期的长期治疗受到限制。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硷能药物和茶硷类药物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信必可(布地奈德福美特罗吸入剂)。有资料显示: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体内免疫功能得到调整,免疫力提高,说明微卡在治疗及预防中有较好的疗效。

       (五)营 养 治 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呼吸功增加,能量消耗增高。但饮食摄入由于气急缺氧、心力衰竭等原因不能相应增加甚至反而降低,常常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健康状况恶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和均衡。

 

 

 

 

 

       作者简介:

       陈裕民,主任医师,农工民主党党员,先后荣获湖北省“群众满意医务人员”光荣称号,湖北省“荆楚最美抗疫家庭”称号,其抗疫事迹在黄冈市、湖北省、中央电视台有专题报道,黄州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基层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院协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呼吸病生理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肺栓塞专业委员会委员,黄冈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州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过敏反应科主任。擅长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支气管肺炎,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黄州区及周边地区同级医院第一个开展支气管镜的诊断和治疗各类肺疾病,熟悉掌握了有创、无创呼吸支持技术,在黄州区卫生系统第一家开展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第一家开展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并应用于临床。先后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科研课题1项,获黄冈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责任编辑: 四海 ]
010090090090000000000000011100001393379131